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化及蠻貊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化及蠻貊碣

圖片來自xuite

化及蠻貊碣是位於臺灣南投縣集集鎮廣明里的石碣,為清廷紀念開山撫番政績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刻寫,今與八通關古道列為國定古蹟。[1]

歷史

緣由

光緒十二年(1886年)二月,陳世烈廈門東渡至臺灣,為實施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政策,於當年十月於雲林坪設立雲林撫墾局。次年,劉銘傳命令統領東臺灣軍務的張兆連,聯合南投的章高元,各率兵卒民伕,分由水尾集集埔,同朝中央山脈,東西對開,闢集集水尾道路,三個月後在關門山會合。同時,陳世烈奉台澎兵備道陳鳴志命令,招募民兵開墾集集埔。同年,陳世烈為漢化布農族,選擇在今信義鄉羅娜村設立楠仔腳蔓學堂,親自題字「萬興關」立碑為記。因官府認為楠仔腳等諸社已先後薙髮歸化,他親題「化及蠻陌」於集集通往水里陸路必經之地作紀念,其字體為行書陰刻,右側刻「欽命布政使銜署臺澎兵備道陳方伯撫番開墾處」,左側署名「大清光緒拾叄年春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題」。

荒廢

官方所設的土番社學不到一年,楠仔腳社的原住民孩童紛紛逃學,於是關閉。且古道隨著清朝統治力量的衰弱、原住民反抗,再加上幾次颱風等天災後,道路荒廢。石碣也埋沒在荒草間,不易發現。

該碣今屬於廣明里,位於洞角段產業道路,須從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旁巷道轉進約長八百公尺狹路才見到。曾姓地主回憶,1965年家族購得附近果園時,此石碣上就被人用水泥附上水泥門柱。

維護

1984年,內政部審定廿四處國家一級古蹟,八通關古道是南投縣境惟一入選者,並將化及蠻貊碣地點視該古道集集段入口。

1994年12月29日,集集鎮長林明溱向南投縣長林源朗、省交通處長鍾正行反應,通往此地路途十分狹窄,約只有兩公尺,年久失修,會車不便,不但農產運輸不便,而且阻礙觀光發展,望斥資五百萬拓寬。原本計劃拓寬,但送到沿路地主反彈,遂終止。林明溱並於鎮長期間在旁設有涼亭,但年久失修已不見。

1995年5月1日,內政部官員會同省民政廳、南投縣政府民政局人員、教授、集集鎮公所祕書向宗義等多人從鹿谷鄉八通關出發,前往開闢鴻荒、化及蠻貊碣勘查。2004年11月26日,被一名來此校外教學的台中市小學陳姓教師發現,指標牌居然寫成「化及巒貊」。

2016年7月29日下午,因旅客反應化及蠻貊碣被黏上水泥柱,縣文化局會同文化部國定古蹟委託單位勘查維護狀況。次月17日,文資局古蹟聚落組科長蘇志銘會同集集鎮長陳紀衡、南投縣文化局人員再度前來,與地主協調欄柵後移事宜,地主吳進昌、曾平武皆樂意配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