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包爾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包爾騰約翰·蕭·伯頓(英語:John Shaw Burdon,1826年-1907年1月5日),漢名包爾騰,是一位英國聖公會來華傳教士,1874年-1897年任香港維多利亞教區第三任主教及聖保羅書院校長。

《聖經》中的「聖人」是被神從世界中挑選、不屬世界、不沾染世俗的一般人[1]。儘管在基督教早期歷史認可聖人需要顯神跡[2]的記錄,而當代基督教也常以這點作為聖人的標準。但實際將所有信耶穌的人都稱聖,並非一些特別有異能的人。

簡介

包爾騰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23歲進入聖公會傳教學院,於1853年被派往中國上海,次年由施美夫主教按立為牧師。他曾訪問太平天國。1857年與戴寶麗娜(Burella Hunter Dyer, 1835-1858)結婚,與戴德生成為連襟。不過次年她就因霍亂在上海去世。1862年調北京,在英國使館內建立了一個小教堂,同年6月11日,同文館開學,聘請包爾騰擔任英文教師。

1874年4月,包爾騰回英國,在蘭柏被祝聖為維多利亞教區主教,年末前往香港,12月13日抵港,在香港聖約翰座堂行就任。1876年和1878年,包爾騰巡視福建省和日本教務,福建是維多利亞教區教務最發達的部分。1883年在福州成立真學書院(今施埔堂)。20世紀初單獨設立教區,在日本訪問了東京、長崎和大阪等地的聖公會教堂。此外,聖公會也傳入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江門、大良、鶴山,羅定,恩平,香山及黃埔;並派遣傳教士遠赴粵西的北海開闢新傳教基地。1897年辭去主教職務,在歐洲旅行並寫作。1907年在Royston去世,年81歲。

視頻

包爾騰 相關視頻

關於基督教和東正教、天主教、新教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基督教三大分舵: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有怎樣的愛恨情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