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勉縣武侯墓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物館(武侯墓門外)原圖鏈接來自 馬蜂窩 的圖片

勉縣武侯墓博物館位於勉縣定軍山鎮武侯墓風景區內。原為1980年7月成立的勉縣武侯墓文物管理所,2006年6月更名為勉縣武侯墓博物館,隸屬勉縣文物旅遊局。館址所在地武侯墓,始建於蜀漢景耀六年(263年),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墓地,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墓廟建築三院並連,以墓冢為中軸排列,依次為外山門、樂樓、照壁、內山門、南北廂房、拜殿、大殿、前墳亭、墓冢、寢宮、南北道院、萬古雲霄堂,古建築共計70餘間。

基本介紹

勉縣武侯墓博物館位於勉縣定軍山鎮武侯墓風景區內[1]。原為1980年7月成立的勉縣武侯墓文物管理所,2006年6月更名為勉縣武侯墓博物館,隸屬勉縣文物旅遊局。

館址所在地武侯墓,始建於蜀漢景耀六年(263年),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墓地,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墓廟建築三院並連,以墓冢為中軸排列,依次為外山門、樂樓、照壁、內山門、南北廂房、拜殿、大殿、前墳亭、墓冢、寢宮、南北道院、萬古雲霄堂,古建築共計70餘間。墓廟歷朝均有修葺,規模較大者為唐、明、清三代,現保留建築為清嘉慶時維修後的建築規模。1975年5月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侯墓成立保護機構以來,國家先後投資600餘萬元對墓廟建築進行大規模維修,陸續遷出了武侯墓鄉政府、武侯墓中學、信用社等單位,徵用保護區內農耕地40餘畝,搬遷農戶2家,新修大圍牆,落實了文物「四有」工作。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得陝西省「創佳評差」示範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級青年文明號單位稱號。

博物館自1980年建館至今先後主辦過各類反映諸葛亮生平的專題性展覽,主要有:

「諸葛亮北伐史跡展覽」,展覽面積352平方米,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附以全國各地諸葛亮活動過的遺蹟的珍貴照片,集中反映諸葛亮的政治生涯。

館藏

「蜀漢史跡展覽」,展覽面積462平方米,展覽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反映諸葛亮在治理蜀國期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

「定軍山之戰」展覽,展覽面積60平方米,展覽以文字、照片、繪畫相結合,集中反映定軍山之戰的前後經過和在歷史上的重大意義。

「諸葛亮生平陳列」,陳列面積352平方米,展覽以雕塑形式,配以聲、光、電等手法,分4個場景集中反映諸葛亮一生四個時段的政治生活情況。

「一代智星諸葛亮」展覽,展覽面積837平方米,採用泥塑、繪畫[2]、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共分30個場景,集中反映了諸葛亮一生的輝煌業績。該展覽獨具特色,受到上海美院、西安美院等單位的高度評價。

科研宣教方面,先後編輯出版了《諸葛亮與武侯墓》、《武侯墓匾聯集注》、《定軍山下話武侯》等專着,同時,在《中國文物報》、《文物》及各類刊物上發表專業文章30餘篇。

在交流合作方面,博物館承辦了「全國第二屆諸葛亮學術研究會」,同時參加了「全國歷屆諸葛亮學術研究會」以及其他地區舉辦的有關三國與諸葛亮相關的學術研究會。

機構設置為:辦公室、保衛科、宣教部、園林後勤科。人員編制18人,設館長1人,副館長2人。年參觀人數22萬人次。

視頻

勉縣武侯墓博物館 相關視頻

武侯墓博物館
一代名相諸葛亮的真身墓——漢中武侯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