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動態均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動態均衡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動態均衡一種與靜態均衡相區別的分析方法。其特點是 並不涉及均衡狀態本身的定義,而是將時間作為一種連續不斷的 變量,研究價格、產量等各種變量在兩種均衡狀態之間的運動或調 整過程。現代西方經濟學家認為,運用這種分析方法得出的結果更 加接近於現實。例如,20世紀30年代舒爾茨(美)、丁伯根 (荷)、卡爾多(英)等人在分析像農產品這類生產周期長且調節供 給需要較長時間的商品時,提出了「蛛網理論」。該理論研究的主 要內容是,當某種商品價格發生波動後,將引起該種商品下一生產 周期的產量發生什麼變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均衡運動間題 。

在前面均衡價格理論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知道,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是如何形成的,然後根據供求定律得知供給和需求發生變動時,相應的均衡量將如何變動。但在分析這些問題時,並沒有詳細說明在動態的時間序列中,這些變量之間的發展變化的過程。這種不引入時間因素來考察均衡的形成與穩定的條件,稱為靜態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時間因素來考察均衡的形成與恢復等變動過程,稱為動態均衡分析。蛛網模型即是引入時間因素來進行市場的動態均衡分析的模型。

蛛網模型又稱蛛網理論,是20世紀30年代出現的一種關於動態均衡分析的微觀經濟理論,它是運用彈性理論來考察某些產品(特別是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對其下一個周期產量的影響,因本期價格對下期產量影響所產生的均衡的變動的圖形繪出時形若蛛網,故稱為「蛛網理論」。 蛛網模型的基本假設是:商品的本期產量 決定於前一期的價格Pt-1,即供給函數為量 ;商品本期的需求量 決定於本期的價格Pt­,即需求函數為 。 除了上述基本假設外,還必須假設存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價格和產量不存任何人為的限制,且產品本身不易儲存,必須儘快出售。因此,蛛網模型常用於農產品在較長時期的價格與產量變動過程,如生豬、西瓜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