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加利西亞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加利西亞戰役,亦稱倫貝格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生在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會戰。也是一戰東線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超過200萬士兵在400公里的戰線上激烈廝殺。該次戰役前奧俄雙方均嘗試主動進攻,唯因交戰雙方均在戰略上發生誤判,導致會戰完全偏離雙方預先的構想。最終實力稍遜的奧匈帝國軍先勝後敗,被俄軍從加利西亞擊退。

戰前局勢

由於薩拉熱窩事件,奧匈帝國於1914年7月28日入侵塞爾維亞[1]。做為對入侵的回應,俄羅斯在8月1日對奧匈帝國宣戰。雖然奧匈帝國將40%的兵力用於對塞爾維亞作戰,但俄奧兩國在相鄰的加利西亞地區率先發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兩國均已經為這次衝突計劃了很久。

戰鬥經過

突進

按照奧匈帝國的早先計劃,奧軍應該在俄羅斯宣戰以後立刻發動進攻。然而因為奧軍指揮和後勤的混亂,直到8月6日,奧匈帝國才對俄羅斯宣戰[2]。奧軍更耗到8月15日才對俄羅斯發動第一次進攻。奧軍從加利西亞北部約200公里寬的戰線上派出相當可觀的騎兵部隊對俄屬波蘭發起跨境偵查。奧軍騎兵雖然飽受俄軍步兵的騷擾,仍然向俄國境內突進了100英里。儘管這次傷亡慘重的偵察行動並未找到俄軍主力,康拉德仍然在20日下令第一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出發,向俄屬波蘭的盧布林進攻。

當23日,丹克爾將軍的第四集團軍在克拉希尼克終於與俄軍薩爾扎的第四集團軍遭遇的時候,雙方都大吃一驚。奧軍沒料到在這裡就和俄軍遭遇,而俄軍則萬沒想到在此處的奧軍實力如此之強。實力不濟的薩爾扎部遭到擊潰,並損失二萬人。俄軍雖然沒有判定向北進攻的奧軍是主力,但位於基輔的俄西南方面軍司令伊萬諾夫希望利用奧軍北攻的空檔,方便執行他右翼進攻加利西亞,達成包圍他們想象中的奧軍主力的目的。俄羅斯西南方面軍下令普列維的第五集團軍向西移動做為包抄加利西亞的先鋒,同時為薩爾扎部解圍。俄軍主力西南方面軍則開始緩緩向着加利西亞進軍,準備迎擊他們想象中的奧匈帝國軍主力。

混戰

普列維趕到了,情況卻變得更糟——奧芬貝格的第四集團軍此時趕到,並和普列維在科馬魯夫遭遇。由於俄軍固執的堅持向西運動為薩爾扎部解圍,結果後方反遭奧芬貝格包抄。到8月28日,該軍已因奧芬貝格三面包圍而陷入絕境。由於奧軍進展迅速,雖然康拉德已經得到加利西亞東面出現大量俄軍的情報,仍然將防守加利西亞的第三集團軍中抽掉了一個軍共二個師支援奧芬貝格進攻普列維的左翼,並將做為預備隊的第二集團軍調往北方。而丹克爾的第四集團軍則追逐潰逃的薩爾扎部到盧布林,卻在此受到俄軍遲滯,進攻受阻。

然而俄軍在加利西亞的反擊也開始了。和波蘭的情況不同,在加利西亞的俄軍比奧軍有五對二的優勢。雖然前線指揮的魯斯基將軍擔心遭遇想象中的奧軍主力,故此俄軍的進攻一直非常緩慢和謹慎。但他們面對的是實力已經削弱的奧軍第三集團軍。由於康拉德有意無意的沒有在倫貝格一代設下工事,使得遭遇俄軍的奧軍一觸即潰。俄軍進攻仍然緩慢,但已在不知覺間威脅了奧芬貝格部的後方補給線。

逃亡

8月25日,防禦加利西亞的奧軍司令布魯德曼奉康拉德之命幼稚的發動了一場對俄軍的大反擊。結果實力明顯不足的奧軍在此遭遇慘敗。8月27日布魯德曼再次發動反擊結果一潰千里。等到8月30日,布魯德曼才發現自己正在遭遇俄軍主力。得到消息的康拉德立刻下令奧芬貝格歸還第三集團軍借出的兩個師。加上俄軍暫停了攻勢(還是因為擔心自己正在面對奧軍主力),使奧軍暫時穩定下了戰線。但俄軍迅速重啟進攻,使奧軍無法控制的潰敗。布魯德曼建議康拉德放棄已經守不住的倫貝格。等到9月2日康拉德勉強同意。同時他還下令奧芬貝格執行之前計劃的向東南急轉進攻西南方面軍側翼的計劃。結果放跑了已經陷入絕境的普列維部。由於奧芬貝格對魯斯基的反擊一度奏效,9月8日康拉德再次下令發動對倫貝格的反擊,卻使奧軍防線完全崩潰,部隊控制不住的向後逃亡,加利西亞東部已經完全丟失。丹克爾將軍要求撤退回桑河以後。猶豫不決的康拉德在意外截獲了一份表明俄軍計劃的電報後承認失敗,下令奧軍後撤。

結束

9月初,奧匈帝國軍已經處於完全潰敗的狀態。主力撤退到桑河以後。而普熱梅希爾要塞就成為西里西亞和喀爾巴阡山口最後的屏障。代替布魯德曼指揮第三集團軍的博羅耶維奇請求康拉德放棄普熱梅希爾,以免撤下來的十幾萬大軍全軍覆沒。康拉德卻下令加固普熱梅希爾要塞,並幸運的趕在俄軍抵達前修好了包括堡壘、炮兵陣地、壕溝和鐵絲網的複雜陣地。抵達普熱梅希爾要塞的俄軍不等完成包圍就發起猛攻,結果除了數萬人陣亡外一無所獲。俄軍因此終止攻勢。加利西亞戰役結束。

視頻

加利西亞戰役 相關視頻

解放烏克蘭:「加利西亞」黨衛師
科爾姆戰役:1255年加利西亞自治區沃里尼亞與黃金部落之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