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自動化系統
辦公自動化系統 |
![]() |
中文名 :辦公自動化系統 作用 :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 特點 :自動化,協調辦公 |
辦公自動化系統(Office Automation,簡稱OA),是將計算機、通信等現代化技術運用到傳統辦公方式,進而形成的一種新型辦公方式。辦公自動化利用現代化設備和信息化[1]技術,代替辦公人員傳統的部分手動或重複性業務活動,優質而高效地處理辦公事務和業務信息,實現對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進而達到提高生產率、輔助決策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改善工作環境。
概述
辦公自動化(OA)可以通過特定流程或特定環節與日常事務聯繫在一起,使公文在流轉、審批、發布等方面提高效率,實現辦公管理規範化和信息規範化,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辦公自動化(OA)是一個企業除了生產控制之外的一切信息處理與管理的集合。不同的使用對象具有不同的功能:對企業高層領導來說,辦公自動化(OA)是決策支持系統(DSS)。它運用科學的數學模型,結合企業內部/外部的信息,為企業領導的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對於企業中層管理者來說,辦公自動化(OA)是信息管理系統(IMS),它利用業務各環節提供的基礎「數據」,提煉出有用的管理「信息」,把握業務進程,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效率;對於企業普通員工來說,辦公自動化(OA)是事務/業務處理系統。辦公自動化(OA)為辦公室人員提供良好的辦公手段和環境,使之準確、高效,愉快地工作。
發展歷史
國外
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外就開始了對辦公自動化[2]設計的探索。並且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自動化體系,雖然當時該體系十分簡單但是卻直接掀起了人們對自動化辦公的探索之路。
辦公自動化理論與技術的研究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美、英、日等經濟發達、科技領先的國家,其中,美國是推行辦公自動化最早的國家之一,其辦公自動化發展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是1975年前的單機設備階段,以採用單機設備、完成單項工作為目標,這一階段的辦公自動化技術又被稱為「秘書級別」;二是1975年-1982年的局域網階段,通過採用專用交換機、局域網等部分綜合設備,將很多單機設備融入到局域網絡中,進而實現數據和設備的共享,這一階段的辦公自動化技術又被稱為「主任級別」;三是1983年-1990年的一體化階段,採用數據、文字、聲音、圖像等多媒體信息,通過廣域網作為傳輸、處理、存儲手段,這一階段的辦公自動化技術又被稱為「決策級別」;四是1990年以後的多媒體信息傳輸階段,將語音、圖像、音視頻等技術更好地運用到辦公自動化系統中,實現更加先進的辦公自動化。
國內
目前國內的辦公自動化系統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對自動化系統的使用。我國辦公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0-1999年,文件型辦公自動化。最早的辦公自動化從Lotus12-3、WPS、MSOffice等單機版的辦公應用軟件開始,實現了由手工辦公到電腦辦公的轉變,在當時被稱作「無紙化辦公」。一方面實現了企業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建立了企業審批及流程雛形,從而形成了OA的概念。
第二階段:2000-2005年,協同型辦公自動化。這一階段主要以工作流為中心,在文件型OA的基礎上增加了公文流轉、流程審批、文檔管理、會議管理、資產管理等實用功能。在實現個人辦公自動化的基礎上,該階段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完善了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了企業內部的協同工作環境,將辦公自動化拓展到企業的全部辦公機構,確保所有員工均可實現辦公自動化,並能夠根據各自的授權了解需要的信息,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第三階段:2006-2010年,知識型辦公自動化。隨着OA系統應用的逐步深入,企業和用戶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發展也隨之派生出全新氣象,形成了以「知識管理」為主要思想、以「協同」為工作方式、以「門戶」為技術手段、整合了企業內信息資源的「知識型辦公自動化系統」。從這個意義上說,辦公實際上是一個管理過程,電子商務時代帶來的企業事務處理對象瞬息萬變,這就要求作為企業的辦公自動化系統能夠提供足夠的靈活應變和開放交互能力。
第四階段:2011年後,智能型辦公自動化。隨着企業組織流程的不斷固化和改進、知識的積累和應用以及技術的創新和提升,最終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將會全面脫胎換骨,全新的「智能型辦公自動化系統」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智能型OA能夠提供決策支持、知識挖掘、商務智能等服務,並且更關注企業的決策效率。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智能化?一張圖看懂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區別 ,搜狐,2022-03-30
- ↑ 現代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應用與發展趨勢研究 ,搜狐,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