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劍閣縣城北鎮

劍閣縣城北鎮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劍閣縣中北部,地處劍閣縣原縣城所在地的北部和西部,北與北廟鄉、漢陽鎮為鄰,西與鹽店鎮西廟鄉、涼山鄉交界,南與普安鎮接壤,東與聞溪鄉毗鄰。

城北鎮建於1992年,由原抄手鄉、北廟鄉、柳埡鄉和普安鎮的4個行政村、3個社區合併新建,1995年析置恢復北廟鄉。城北鎮幅員面積94.24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122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2645人(2017)。

2014年人均純收入6500元,是廣元市綜合實力排名五十強鄉鎮之一。[1]

中文名稱: 城北鎮

外文名稱: Chengbei Town

別 名: 城北

行政區類別: 建制鎮(鄉級行政區)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城北鎮城北社區三江路66號

電話區號: 0839

郵政區碼: 628324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劍閣縣中北部

面 積: 94.24平方千米

人 口: 12645人(201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翠雲廊(石洞溝)、多福山莊等

機 場: 距廣元盤龍機場56公里

火車站: 距劍門關站32公里、竹園壩站32公里

車牌代碼: 川H

政區代碼: 510823102

目錄

建置沿革

民國及以前

南北朝劉宋今普安鎮設治以前,今城北鎮境先後隸屬梓潼縣、當德縣、漢德縣。

南北朝劉宋元嘉(424-453年)年初,始於今普安鎮城區設置南安郡、南安縣,此後直至公元2003年期間,今普安鎮城區一直是今劍閣地區的行政中心,今城北鎮境先後隸屬南安縣、普安縣、劍州和劍閣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起,今城北鎮境始有基層政權建制,新中國成立後境內始有基層鄉鎮建制。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設抄手區蘇維埃;同年秋,國民黨劍閣縣政府恢復管轄後廢除。

新中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1年3月,新建柳埡鄉(治今城北鎮柳埡村);1955年12月,撤銷柳埡鄉。

1961年,設抄手人民公社(治今城北鎮民主村)。

1962年3月,設柳埡人民公社。

1966年11月17日,經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綿陽專區行政公署批准,區、公社改為具有「革命意義」的新名稱,柳埡改稱建國,抄手稱新勝,1967年恢復原來名稱。

1968年5月11日,劍閣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區、公社、大隊均成立革命委員會,生產隊成立革命領導小組。

1984年初,劍閣縣基層政區改制,政社分設,恢復柳埡鄉、抄手鄉建制,生產大隊、生產隊分別改為村、組。

設治以後

1992年秋,劍閣縣撤區並鄉建鎮,柳埡鄉、抄手鄉、北廟鄉和普安鎮的城北村、劍北村、劍公村、聞溪村4個行政村及普安鎮原三江、劍門、聞溪3個居民段合併,建立城北鎮。同時撤銷各區公所,城北鎮直屬劍閣縣管轄。 ) 1993年春,城北鎮在三江口正式掛牌成立。

1995年10月,劍閣縣調整行政區劃,劍閣縣人民政府經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原北廟鄉所屬區域分出,恢復北廟鄉建制。

同時設置城北片區工委,城北鎮屬城北片區領導。

2003年9月,劍閣人民政府駐地遷址下寺鎮,隨後設立普安商貿園區管理委員會。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將城北鎮的第一、第二、第三居民委員會劃歸普安鎮管轄。

2006年6月,撤銷城北督導室,城北鎮由劍閣縣直接管轄。

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截至2014年,城北鎮轄17個行政村,共122個村民小組,沒有社區及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7年,城北村、劍公村分別改為城北社區、劍公社區。

政區劃分

截至2017年,城北鎮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共122個村(居)民小組。

鎮政府駐地位於劍閣縣原縣城所在地,駐城北鎮城北社區三江路66號。

社區:城北社區、劍公社區;村:劍北村、前鋒村、石廟村、聞風村、紅雙村、民主村、亮埡村、新華村、聞溪村、鋸山村、水池村、柳埡村、碑梁村、飛鳳村、龍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北鎮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劍閣縣中北部,劍閣新縣城西南部,劍閣老縣城北部,小部分飛地位於老縣城西部。城北鎮北與北廟鄉、漢陽鎮為鄰,西與鹽店鎮、西廟鄉、涼山鄉交界,南與普安鎮接壤,東與聞溪鄉毗鄰,幅員面積93.6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劍閣縣原縣城所在地,地處城北村境內的三江口。距縣城所在地下寺鎮46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總面積94.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城北鎮地處盆地北部邊緣山區,海拔高度在600至700米之間。

氣候

城北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5.1℃,1月平均氣溫4.5℃,7月平均氣溫24.7℃。適宜各種農作物和其他植物的生長。

自然災害

城北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是不定年的旱災、洪災、風災、雹災,多年一遇的地震災害。從1992年至今20年間,共發生大的災害3次,即98年的「9.16」洪災;2008年「5.12」地震;2011年的「7.23」雹災。前三次鎮上查不到資料。2011年7月23日凌晨2點40分至3點20分,在聞風村、前峰村、石廟村發生嚴重冰雹災害,不同程度地波及到其他村組,造成4277畝農作物受損。特別是860畝煙葉絕收。倒塌房屋4間,受災農戶4775戶,16997人。嚴重的聞風等3個村739戶2289人,全鎮經濟損失達810萬元。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城北鎮地面上主要是林業資源,2011年末城北鎮林地面積9307.3公頃,其中林業用地3943公頃,有林地3556.6公頃。林木採伐量3142株,出材量419.28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2.24%。

礦產資源

城北鎮劍公村、聞溪村靠聞溪河邊,有沙石資源,年產沙石3萬立方。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城北鎮總人口22098人,其中男性11428人,女性10670人;家庭戶6196戶,家庭戶總人口21856人,其中男性11279人,女性10577人;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956人。

人口構成:0-14歲總5676人,其中男性2972人,女性2704人;15-64歲總15143人,其中男性7857人,女性7286人;65歲及以上總1279人,其中男性599人,女性680人。

2011年末,城北鎮總農戶5010戶,總人口16863人,其中鎮所在地常住人口1077人,另有流動人口500人。2011年出生137人,人口出生率7.2‰,死亡109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1.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0人。

2017年,城北鎮總人口12645人。

民族

城北鎮民族以漢族為主體,漢族占絕大多數。

經濟

綜述

城北鎮是以糧油生產為主的農業鎮,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036元,2011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397元。

第一產業

2011年末,城北鎮有耕地面積24851畝,其中田12165畝,地12686畝,人均耕地1.47畝。2011年,城北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0420萬元,占GDP的53.5%。農村經濟總收入10420萬元,純收入7415萬元,人均4397元。其中,農業(種植業)收入5194萬元,畜牧業(養殖業)2649萬元,其他方面收入356萬元。外出務工收入2200萬元。畜牧業以飼養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末生豬飼養量36000頭,出欄27000頭;羊飼養量13000隻,出欄7000隻;家禽飼養量31萬羽,出欄24萬羽。

第二產業

城北鎮以興博木業,西源油脂,禹興化工為本鎮的主要工業。

2011年,城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15949萬元,占GDP的23.8%。2011年末,城北鎮有工業企業48家,其中規模企業7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6254萬元,其中規模工業25049萬元。實現稅金284萬元,其中規模工業269萬元。實現利潤4493萬元,其中規模工業4086萬元。

第三產業

2011年,城北鎮財政總收入655.42萬元,其中上撥資金501.42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54萬元(含國稅94萬元,地稅6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中,完成營業稅25萬元,增值稅94萬元,企業所得稅30萬元,個人所得稅5萬元。

金融

2011年末,城北鎮有金融機構3家(三江、城郊、柳埡信用社),各類存款餘額10500萬元,貸款餘額8100萬元。其中,城郊信用社5800萬元,柳埡信用社2300萬元。

視頻

這是四川廣元劍閣城北鎮,看着像縣城,劍門關去往閬中古城路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