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門關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劍門關鎮

中文名 :劍門關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

劍門關鎮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劍閣縣北部,東與張王鎮高觀鎮接壤,南、西與漢陽鎮相連,北與下寺鎮、昭化區毗鄰,幅員面積131.93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總人口14872人(2017)。

蜀漢時稱劍閣,隋唐時始稱劍門關,置大劍鎮,武則天聖歷二年(699年)置劍門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縣。清代已有劍門驛、劍義保、安仁鄉等建置,民國時設劍門鄉,1985年撤鄉設鎮, 1992年更名劍門關鎮。

108國道貫穿南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劍門關風景區位於境內,有"蜀北屏障、兩川咽喉"、"劍門天下險"、"蜀之門戶"等美譽。

劍門關鎮是廣元市衛生鎮、四川省重點鎮、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鎮、四川省第一批"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全國文明鎮、全國生態鎮、 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鎮、 首批省級森林小鎮 。 [1]

地名來源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治今漢陽鎮)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

自隋朝以後,陝甘入蜀改道由葭萌縣越牛頭山,經達摩戍(民間稱大木樹),直抵劍門關口,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漸廢,"劍閣"之名亦由劍閣道的簡稱成為劍門關的別稱。因此,自唐至清的許多史籍中使用的"劍閣"、"劍門"之名均指劍門關一地。民國二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後,"劍閣"才專指縣名。

位置境域

劍門關鎮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山區,劍閣縣北部,東與張王鄉高觀鄉接壤,南、西與漢陽鎮相連,北與下寺鎮昭化區毗鄰。幅員面積132.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劍門關鎮屬山區丘陵地貌,處於龍門山斷裂帶邊緣,有典型的褶皺地貌。

氣候

劍門關鎮年平均氣溫16℃、降雨量1000毫米、日照時間1500小時,無霜期達270天,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交通

108國道縱貫劍門關鎮南北,穿越鎮域16.6公里,鎮區距劍閣縣城下寺鎮、劍門關火車站、京昆高速公路和西成高速鐵路劍門關站12公里,距廣元機場35公里,距廣元市區42公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