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德] 傅海波,[英] 崔瑞德 編,史衛民 等 譯,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成立於1978年6月,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創辦並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會科學[1]學術著作為主的國家級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後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的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1993年第一批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的第六卷,英文原名是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直譯為《異族王朝和邊疆國家》,於 1994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按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翻譯《劍橋中國史》的通例和本書涉及的內容,我們將本卷中譯本的書名譯為《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
本卷分為9章,遼、西夏、金朝的歷史各設一章;其他6章專述元朝的歷史,另有導言和書目介紹分置前後,全書原文共計864頁。
《劍橋中國史》規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國史的許多學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導言的作者是本卷的兩位主編,慕尼黑大學名譽教授傅海波和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崔瑞德。前者是着名的遼、金、元史研究專家,着述頗豐,尤長於金史研究,在本卷中還擔任第3章金朝歷史的寫作;後者則多年來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亦是《劍橋中國史》秦漢、隋唐、明代等卷的主編,在本卷中還與克勞斯-彼得·蒂茲合寫了一章遼朝的歷史。第二章西夏史的作者是肯永學院教授鄧如萍,她已發表過一些有關西夏歷史的論着。特倫頓州立學院教授托馬斯·愛爾森主要研究早期蒙古國的歷史,故撰寫本卷的第四章。第五章的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學院教授莫里斯·羅沙比,着有《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時代》等着作,所以專寫忽必烈一朝的歷史。第六章的作者蕭啟慶原為新加坡大學教授,現為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着有《元代的軍事制度》、《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研》等着作,此次擔任元中期歷史的寫作,駕輕就熟。堪薩斯大學教授竇德士,主要研究元明思想史和政治史,着有《征服者與儒士》、《儒學與獨裁統治》等着作,在本卷中撰寫第七章元後期的歷史。第八章作者是原在哈佛大學任教、現在米德爾斯伯里學院任教的伊麗莎白·恩迪科特-韋斯特教授,她着有《蒙古在中國的統治:元代的地方行政管理》等着作,所以專述與元代政府和行政管理的有關問題。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牟復禮研究中國史多年,在本卷中寫作第九章,專門討論元朝統治下的社會問題。如本卷原書序言所說,牟復禮還通讀了本卷全稿並提出了修改意見。
應該承認,本卷是《劍橋中國史》中難度較大的一卷,因為它所敘述的遼、西夏、金、元四個王朝,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研究這些王朝的歷史時,既要面臨許多語言、文字問題,還要深入研究民族關係和國家關係的發展變化、多元文化的構成及其相互影響、社會風俗的變化等一系列問題。本卷的編着者對這些問題作了許多值得重視的探討。
參考文獻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 ↑ 我社簡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