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前景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前景理論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前景理論 是描述和預測人們在面臨風險決策過程中表現與傳統期望值理論和期望效用理論不一致的行為的理論。發現人們在面對得失時的風險偏好行為不一致,在面對"失"時變得風險追求,而面對"得"時卻表現得風險規避;參照點的設立和變化影響人們的得失感受,並進而影響人們的決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前景理論 [1]

外文名稱 Prospect Theory

含義 心理學及行為科學的研究成果

提出人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

由來 修正最大主觀期望效用理論

理論介紹

前景理論是描述性範式的一個決策模型,它假設風險決策過程分為編輯和評價兩個過程。在編輯階段,個體憑藉"框架"(frame)、參照點(reference point)等採集和處理信息,在評價階段依賴價值函數(value function)和主觀概率的權重函數(weighting function)對信息予以判斷。

該價值函數是經驗型的,它有三個特徵,一是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得時是風險規避的;二是大多數人在面臨損失時是風險偏愛的;三是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因此,人們在面臨獲得時往往是小心翼翼,不願冒風險;而在面對失去時會很不甘心,容易冒險。人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損失時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獲得時的快樂感。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發給了心理學家卡尼曼( Kahneman ),他帶給人們一個新的理論--"前景理論"。瑞典皇家科學院稱,卡尼曼因為"將來自心理研究領域的綜合洞察力應用在了經濟學當中,尤其是在不確定情況下的人為判斷和決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摘得2002 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