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刻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刻瓷
圖片來自搜狐

刻瓷(又稱瓷刻)瓷刻,就是運用特製的刀具在燒製成的瓷面上進行雕刻的技藝,有人形象地將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繡。 藝術由歷史悠久的刻玉石刻演變而來,起源於,發展於,興盛於初,是工藝美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優質瓷器為載體,以精湛的刀法,將書法的韻致與繪畫的意境鐫刻於瓷器上,將書法繪畫雕刻融於一體,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藝術品位和收藏價值,在國際間享有東方藝術瑰寶之美譽,倍受世人青睞。

刻瓷藝術的發展

早期的刻瓷藝人一手執錘,一手執鑿,刻瓷的表現手法主要以線條為主,內容也比較單一,主要以線條畫配以簡單的色彩文字為主。 現在在天津古文化街等地還可以見到這種古老的刻法,基本上是在瓷盤上刻福字或者其他吉祥如意的文字。

瓷刻所用的特製刀具用高碳鋼和金剛鑽石製成,頂端呈錐形,便於在堅硬的瓷器表面刻、鑿。瓷刻是在破壞中達到藝術造詣的,通過錘擊刀鑿的變幻,來表現筆墨和情趣神韻,首先,需在白瓷上用墨書寫或繪畫,再依據瓷器上的墨稿用鑽刀刻劃鑿鐫,最後再填色。刻瓷風格素雅,既能體現傳統書畫藝術風格,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瑩光潔,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

近代,在以天津吳龍元為代表的新一代刻瓷藝人的努力鑽研下,刻瓷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工具上,吳龍元先生首創了「刀錘一體」,表現手法也吸收了國畫素描水彩版畫篆刻等特色,內容也豐富到無所不包的境界。

早期的瓷刻手法,以單線勾勒為主,雖清秀高雅,但過於簡樸,難以表現畫面的虛實層次。20世紀70年代起,集國畫、版畫、油畫、素描之長,把中國畫講究的筆墨、氣暈、空靈和西洋畫講究的點、線、面、黑、白、灰巧妙地融於瓷刻技法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韻味,又具有筆墨淋漓的水墨妙趣。

著名刻瓷藝術家

吳龍元: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薰陶,對繪畫、篆刻等藝術門類情有獨衷。1960年代初,師從於劉君禮老師(張大千弟子)門下學習繪畫, 後經四十餘年契而不舍的苦心鑽研,深諳繪畫、書法、篆刻之道,尤精於刻瓷藝術,其作品既有國畫的筆墨神韻,又有濃厚的金石趣味,古樸且有新意,莊重而不失華美,在國內外同仁中享有"神州 第一刀"之雅稱。

據悉,吳龍元自幼愛好書畫,曾經考入藝師(天津美院前身),但由於家庭困難,不得不放棄了學業,進入「棉五」上班。但是在工作之餘他仍然對書畫藝術情有獨鍾,一直堅持練習。1962年的時候,他在一本文獻小冊子上看到了刻瓷這種藝術形式,就為此著了迷。苦於當時身邊沒有人懂得相關的技藝,他便自行研發。研究如何在光潔如鏡的陶瓷表面進行藝術創作。他聽說北京有能研究刻瓷的專家,就專門跑到北京去請教。

從最開始的一把舊機加工車刀和一個金剛石磨砂輪開始,他走上了刻瓷的藝術之路。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吳龍元記憶猶新,說那是一件關於蝦的作品,費了很大力氣才完成的。 多年來,吳先生始終以「揚棄傳統、崇尚進步」為宗旨,致力於傳統工藝的挖掘與創新。1980年代初,成功地創造了「刀錘一體」的刻瓷工藝,從而結束了多年來瓷、石薄板不能製作大型浮雕壁畫的歷史;由他精心總結的「鑽、刻、研、刮、擦」五字技法,使刻瓷人「操刀如筆,削瓷如泥」的宿願成為現實。經過反覆的實驗,無數次的琢磨,他研究出了「刀筆」,併申請了專利。利用這個工具,可以將傳統的雙手操作刻瓷變為單手操作,大大方便了藝術創作。這件工具非常容易掌握,方便喜愛刻瓷藝術的人進行入門創作,只要會畫會寫甚至會臨摹拓印書畫作品,就可以進行刻瓷了。他並沒有利用這項專利賺錢,而是在愛好者中推廣這件工具,希望能藉此弘揚民間藝術。1985年吳先生改革的「陶瓷刻刀」被國家授予實用新型專利;2002年「瓷、石速雕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中國網・濱海高新訊刻瓷是一項傳統的民間藝術,而有著津門第一刀之稱的吳龍元老先生,則是天津市乃至全國範圍內都知名的刻瓷民間藝術家。

參考文獻

桐麗薈(2018); 瓷刻藝術的傳統技法與創新,2018/07/19. 天津美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