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黃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刺黃連,別稱:小黃連、三爪黃連、小黃連刺(《雲南中草藥》)】鋼針刺(《天寶本草》),刺黃連(《貴州藥植目錄》)。
性味
苦,寒。
歸經
肝,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散瘀。[1]
主治
治赤痢,黃疸,咽痛,目赤,跌打損傷。[2]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0.5-30g;或泡酒。[3]
-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藥材鑑別
末端鈍圓、漸尖或平截,邊緣有時呈微波狀彎曲,孔溝明顯。石細胞黃棕色,不規則形或類長圓形,
直徑20-55μm,紋孔及孔溝明顯。草酸鈣方晶類方形或長方形,直徑8-25μm,散在或存在於韌皮射線細胞中。
木栓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或多角形。可見淡黃色棕色團塊。
-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
分別點於同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2:0.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植物種屬
小檗科植物九連小檗、和刺黑珠或川西小檗或細葉小檗或擬豪豬刺BerberissoulieanaSchneid.以及同屬多種植物。
相關論述
《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勞傷吐血。」
注釋
- ↑ 「韌皮纖維」:韌皮纖維是指韌皮部內發生的纖維。 但有時將分布在皮層、維管束鞘部分的纖維也概括地稱為韌皮纖維。 韌皮纖維為兩端尖削的長紡錘形的死細胞,長比寬大很多倍,甚至可達一千倍,細胞壁極厚,細胞腔呈狹長的縫隙, 含纖維素,故堅韌而有彈性,在植物體中能抵抗折斷、彎曲。 有些植物的韌皮纖維有不同程度的木質化,因此,其彈性相應地減低。 韌皮纖維細胞成束地上下連接,如黃麻纖維每束大約有15~30 個纖維細胞。 韌皮纖維細胞的長度因植物種類而不同,通常為1~2mm,而麻類作物的纖維細胞較長。 黃麻的可達8~40 mm,大麻10~100 mm,苧麻5~350mm,最長的可達5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