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芹(學名:Eryngium foetidum L.)是傘形科刺芹屬植物。基生葉披針形或倒披針形不分裂,革質,長5-25厘米,寬1.2-4厘米。頭狀花序生於莖的分叉處及上部枝條的短枝上。果卵圓形或球形,長1.1-1.3毫米,寬1.2-1.3毫米,表面有瘤狀凸起,果棱不明顯。花果期4-12月。

分布於南美東部、中美、安的列斯群島以至亞洲、非洲的熱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通常生長在海拔100-1540米的丘陵、山地林下、路旁、溝邊等濕潤處。

該種在南美及其它熱帶地方,用於利尿、治水腫病與蛇咬傷有良效,又可作食用香料氣味同芫荽。

形態特徵

基生葉披針形或倒披針形不分裂,革質,長5-25厘米,寬1.2-4厘米,頂端鈍,基部漸窄有膜質葉鞘,邊緣有骨質尖銳鋸齒,近基部的鋸齒狹窄呈剛毛狀,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羽狀網脈;葉柄短,基部有鞘可達3厘米;莖生葉着生在每一叉狀分枝的基部,對生,無柄,邊緣有深鋸齒,齒尖刺狀,頂端不分裂或3-5深裂。 頭狀花序生於莖的分叉處及上部枝條的短枝上,呈圓柱形,長0.5-1.2厘米,寬3-5毫米,無花序梗;總苞片4-7,長1.5-3.5厘米,寬4-10毫米,葉狀,披針形,邊緣有1-3刺狀鋸齒;小總苞片闊線形至披針形,長1.5-1.8毫米,寬約0.6毫米,邊緣透明膜質;萼齒卵狀披針形至卵狀三角形,長0.5-1毫米,頂端尖銳;花瓣與萼齒近等長,倒披針形至倒卵形,頂端內折,白色、淡黃色或草綠色;花絲長約1.4毫米;花柱直立或稍向外傾斜,長約1.1毫米,略長過萼齒。果卵圓形或球形,長1.1-1.3毫米,寬1.2-1.3毫米,表面有瘤狀凸起,果棱不明顯。花果期4-12月。[1]

生長環境

通常生長在海拔100-1540米的丘陵、山地林下、路旁、溝邊等濕潤處。喜溫、耐熱、怕霜,喜濕、耐旱、耐陰。生長適溫為15-35℃,5℃以上能安全越冬,短時40℃高溫植株能正常生長。各種土壤均能適應,生長於土質肥沃的沙壞土更易獲得豐產。在貧瘠士壤中生長的苗株雖瘦小,但芳香味更濃。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東部、中美、安的列斯群島以至亞洲、非洲的熱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河口、雙江、孟定、景洪、潮滄、勐臘、潞西)等省區。

繁殖方法

有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種子育苗3-10月均可分批播種,每畝用種量50克。因苗期生長緩慢,提倡營養缽或穴盤育苗,待4-5葉定植。分株繁殖是將母株匍匐根莖上發生的側芽和鬚根切斷移栽,定植的行株距為30厘米×20厘米,每畝植1萬株。定植後及時澆定根水。

栽培技術

定植成活後每畝及時施腐熟清糞水500-2000千克,20天後施第2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鉀三元複合肥30千克對水施,或干施後中耕蓋土後澆水。生長期間如有雜草及時薅鋤或拔除。

病蟲防治

刺芹很少有病害發生。但陽光少,霧照大,遮陽多的地方會發生白粉病,可用15%的粉銹寧對水1000倍液噴灑。蟲害主要有蚜蟲,可選用敵殺死、蚍蟲啉、抗蚜威、蚜虱浄等藥劑交替防治。遇高溫乾旱天氣要經常噴水,可減少蚜蟲為害。

主要價值

該種以帶根的全草入藥,性味辛、苦,平;具有發表止咳,透疹解毒,理氣止痛,利尿消腫;主治感冒,咳喘,麻疹不透,咽痛,胞痛,食積,嘔逆,脘腹脹痛,瀉痢,腸癰,肝炎,淋痛,水腫,瘡癤,燙傷,跌傷,跌打傷腫,蛇咬傷。 [5] 又可作食用香料汽味同芫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