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尾鯛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尾鯛科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刺尾鯛科屬鱸形目,全世界共有2亞科6屬72種,台灣現有2亞科6屬40種,大部分的刺尾鯛都是素食主義者。

簡介

刺尾鯛科科名的由來,是因為本科魚類尾柄上具有一個或數個硬棘,由於鋒利如外科手術刀,不小心碰到時皮膚很容易被劃破流血,因此在國外稱它為「外科醫生魚」。刺尾鯛又名「粗皮鯛」,這是因為它的鱗片小且緊緊附着在皮膚上,摸起來像砂紙般粗糙的緣故。海釣客則習慣稱它為「倒吊」,這名號可能和它們在礁區休息時喜歡頭下尾上的行為有關。刺尾鯛科的魚類體型高而側扁,有些種類體色十分鮮艷。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三大洋的珊瑚礁區,以印度-太平洋的種類最多。線紋刺尾鯛為本科中體色鮮艷的代表之一,常成群出現在熱帶淺水珊瑚礁平台上刮食藻類。一,常成群出現在熱帶淺水珊瑚礁平台上刮食藻類。

評價

有些刺尾鯛的幼魚會模仿蓋刺魚的體色。據研究,當附近有它的模仿對象時,刺尾鯛的幼魚會一直維持模仿色,並且與蓋刺魚一起行動一起覓食,直到尾柄的棘夠強硬時才變成與成魚一樣的體色。但如果周遭沒有蓋刺魚,或是鄰近有同類的成魚時,它就會選擇很快的變色。因為蓋刺魚本身並沒有毒,刺尾鯛這種行為除了與蓋刺魚同游的作用外,是否還牽涉到其他好處,目前仍不清楚。[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