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客張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良

來自網絡的圖片

刺客張良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秦統一六國前屬於韓國) 大概出生於公元前250年,去世於公元前186年。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1]

名門之後張良正思出人頭地卻悲傷的碰到了滅國的命運

很多人把劉邦,張良還有秦始皇想象成兩代人,其實不是,這三人歲數竟然相差不大,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只比張良大九歲。

張良人家可是標準的貴族出身啊,他的祖父叫張開地,擔任過韓國三朝的相國,他的父親張平,也是兩朝丞相,有這樣的祖蔭,張良將來就算不是相國,咋也是個上卿吧。

可惜的是,張良出生的時候,當時已經是戰國末期了,等到張良長大了,正想着報效國家的時候,秦國人來了,把韓國給滅了。

空有一腔報國志,無卻無用武處,這讓張良很是鬱悶,於是,張良把一腔的怨氣他為悲憤的力量,他發誓要幹掉秦始皇。

張良家族世代為相,家資豐盈,但為了向秦始皇報仇,他散盡家財,弟弟死了也不厚葬,只為求得可刺殺秦始皇的人或計劃。

張良刺秦

可是殺秦始皇,那那麼容易啊。秦始皇又不是沒有被刺殺過。

象荊軻那麼大的陣仗都失敗了,高漸離也失敗了。經過了兩次被刺,秦始皇的防範可不是一般的嚴啊。輕易近不得身啊。

張良雖然一門心思的想要刺秦,但是自己卻是個文弱的白面書生,即沒有搏殺的能力,也沒有飛檐走壁的功夫,昨辦啊?

張良於是全國遊歷,遍尋高手,後來,向東遊歷時碰到了倉海君,倉海君也有刺秦的想法,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在此進行謀劃。

他們找到了一個大力士。傳說這個人扔東西很遠,還很準。就象我們現在的推鉛球運動員或扔鏈球的運動員那樣。

但是我們現在的運動員比起人家來說,可就差遠了,我們推鉛球,不過是7千克多點,不到15斤,鏈球同樣的重量。

可是張良聘請的這個大力士有多厲害呢,張良他們給他打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的大鐵椎。到時候讓他拿這個砸秦始皇。一百二十斤,砸下來,可真不得了啊。

不過話說回來,一百二十斤啊,一般人根本就拿不動,更不要說扔出去了。當然了,秦朝那時的重量比現在的還是要輕的,一百二十斤根據確切的計算,相當於現在的六十斤吧。六十斤那也不輕啊,一般的人那也很難扔得動的。

經過周密的計劃,他們終於等來了機會,這一年,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一次開始巡遊,這次,他巡遊到了博浪沙(河南省原陽縣城東郊)。

在這裡,張良他們埋伏在道旁,等到秦始皇的車隊過來的時候,大力士看準秦始皇的坐的那輛車,扔出了鐵椎。

可是,不幸的是,鐵椎砸偏了,砸到了副車上。副車被砸個粉碎,但秦始皇坐的車卻安然無恙。但秦始皇着實被嚇了一跳。

秦始皇大怒,士兵馬上開始追捕張良他們。

而張良也也是提前進行了謀劃,策劃了逃跑路線,大力士一擊不中,一行人馬上逃離了現場。分散跑路。

秦始皇下令全國範圍內搜捕刺客。可惜的是,搜捕了十幾天也沒有結果。漸漸和就沒有了動靜。

張良呢,跑到了千里之外的下邳(現江蘇省睢寧縣下邳村), 在此改名,隱藏了身份,躲了起來。

在這裡,張良遇到了項伯,並結拜。項伯當時正有難,張良救了他,這個好人好事,帶來的後果就是後來項伯在鴻門救了張良和劉邦。

當然,張良也遇到一段奇緣!就象武俠小說里那樣,張良收穫了一本秘籍![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