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嫩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嫩芽

刺嫩芽(Aralia elata Seem)又名刺龍芽、刺老芽、遼東楤木、龍芽楤木、鵲不踏,多年生落葉小喬木。刺嫩芽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B2、維生素B1、尼克酸、維生素C、鈉、鈣、鎂、鐵、錳、鋅、鋇、鉛、銅、磷、鈷、鉻、鎳、、鍶和肽等成分,食用方法多樣,可以生食、炒食、醬食、做湯、做餡,或加工成不同風味的小鹹菜。刺嫩芽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濃郁,是著名的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

目錄

植物介紹

分布地區

栽培方法

栽種管理

露地栽培

田間管理

促成栽培

食用營養

發展前景

植物介紹

刺嫩芽,又稱刺老芽、刺老鴉、龍牙楤木。刺嫩芽生於林緣、灌絲、林中空地,分布於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廣東等地。

刺嫩芽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B2、維生素B1、尼克酸、維生素C、鈉、鈣、鎂、鐵、錳、鋅、鋇、鉛、銅、磷、鈷、鉻、鎳、硼、鍶和肽等成分。

春季采嫩芽、嫩葉,鮮用、鹽漬、罐裝保鮮。將刺嫩芽用沸水焯一下,換清水浸泡2小時,炒食、涼拌、蘸醬、裹麵糊油炸均可。

分布地區

刺嫩芽原產於我國,主要分布在我國、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等地區。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其中遼寧的本溪、丹東、桓仁、寬甸、撫順、新賓、清原和吉林的柳河、通化、集安、長白、樺甸、梅河以及黑龍江的尚志、五常、海林、伊春、密山等地區分布較多,資源豐富。

刺嫩芽喜生長在溝谷、陽坡、土壤肥沃、潮濕或半陰的雜木林、闊葉林、混交林、次生林中或生長在林緣,灌木林、溝邊等地。

由於天然林的面積逐年減少,荒山坡地的植樹造林,而且品種單一,致使刺嫩芽的生存面積也在逐年減少。再加之部分地區破壞性、掠奪性的連年多茬採收,甚至割莖移栽,使刺嫩芽資源急劇減少,在某些地區已面臨滅絕的危險。

栽培方法

栽培時間

刺嫩芽在溫室內栽好之後,第12天即開始萌發,30天開始收穫,收穫期間1周左右,生產時間應確立在計劃銷售時間的前40天。一般來說,刺嫩芽在春節前上市價格較高,應從春節向前推40天左右進行生產,如果莖數量充足的話,春節過後還可生產一茬,在農曆2月初2以後上市,這時正值刺嫩芽青黃不接時期,其價位也較高,如果能達到一冬生產兩茬的水平,溫室效益將成倍增加。

水生法

這種方法比較傳統,主要是以生產頂芽為目的,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工露地繁殖還屬初期,農戶主要是採集山上的野生莖,而野生莖大部分都是刺多、不充實、側芽的芽苞也比較乾癟,所以,只能生產頂芽。

1、莖調製:採集直徑1.5厘米以上的莖,用電鋸截成大約30厘米長,然後50根捆成一捆,值得注意的是,長度一旦確定,自始至終都不能更改,因為擺到水床里這後,頂端必須保持整齊一致。另外,扎捆時,應扎在離頂端2/3處,這樣,坐在水床里之後便於頂端的鬆散操作,以免過分擁擠。

2、設施及資材準備:事先應在溫室內構築水床,水床的檔次可根據經濟條件來定,條件好的可建造水泥床,實行工廠化生產,但對於一般農戶來說,可採取簡單實用,不需要較大投資的方法。床的規格是寬1.2米左右,若過寬,人工作業時手夠不到中間;若過窄,步道所占比例大,浪費溫室面積。方向應該是南北縱向,床間步道距離30厘米,沿後牆的步道寬為70厘米,前底角留出0.5米,然後沿前底角挖條排水溝,便於換水時把廢水排出去。做床時應做成大約15~20厘米高的床,總之,床底要高於排水溝,而且要平整,要稍微向排水溝一側傾斜,這樣,便於換水時把廢物水排到溝里。做完土床後,再按照床的規格做成高15~20厘米的木框,放到床面上,木框靠近排水溝一端應留排水口,做完床之後用厚度0.05毫米以上的農膜鋪設,膜的四周要搭在木櫃的外面,值得注意的是,厚度低於0.05毫米的農膜很容易被扎漏,所以不能使用,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在床底平鋪一層玻璃絲布等物。另外,溫室里還必須有小口徑水井和潛水泵,做完床之後還要準備竹條和厚度0.04毫米的農膜,以備生產時使用。

3、操作方法:準備工作完畢後,即可把紮好捆的刺嫩芽莖頭朝上,一捆挨一捆坐到水床里,坐好後用手將上部鬆散開,按照這種密度,每平方米純面積可達到800株左右。裝完莖之後立即之後立即灌水,水深5~6.7厘米即可。許多農戶在灌水後加入少量尿素配成的營養液,但經驗證明此舉沒有必要,因為莖內貯存的養分足可以供應芽的生長,而且莖不帶有根系,水中的無機鹽很難能過莖傳導、轉化作用,再者說刺嫩芽如果死水管理,莖就會很快發霉,最終導致軟腐病、灰霉病的大發生,所以,這也是農民自行栽培經常死芽的主要原因。灌完水後需用多菌靈和赤黴素兩種藥劑進行莖處理,多菌靈的作用主要是殺菌消毒,防止灰霉病和軟腐病的發生,赤黴素的作用主要是打破芽苞休眠,促使其提早發芽,而且發芽時間集中,提高芽的整齊度,試驗表明,莖經赤黴素處理,發芽時間至少提前1周以上,而且芽的生產速度也較快。處理時,多菌靈800~1000倍液、赤黴素50毫升/升對到一起後,全面噴霧,用量每平方米300毫升藥液。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製作小拱棚插竹弓扣摸,拱棚應儘量高些,給芽的生長留有一定空間。小拱棚可起到緩衝作用,棚內的芽不致於遭受凍害。二是可以保證棚內的空間濕潤,促使其及早發芽,出芽後可以作為芽水分的補充,降低芽的蒸騰作用,保持芽生長旺盛。

木段扦插法

這種方法不僅利用頂芽,而且可以利用每一個側芽,水生法由於只利用頂芽,所以不僅極度浪費資源,而且增加了生產成本,木段扦插法解決了這個矛盾,就莖價格而言,木段扦插法成本比水生法降低了60%~70%。但目前的野生莖大部分側芽苞不太充實飽滿,所以,長出的側芽比較細小,單位面積產量不高。培育出刺少,芽苞肥大的品種,再通過露地栽培繁殖出莖,那麼木段扦插是最好的途徑。

1、莖調製:這種方法由於是側芽也全部利用,所以應選擇粗壯的莖進行調製,莖直徑應為2厘米以上。莖調製主要是把杆切成大約10厘米的段,刺嫩芽節間長度大致為10厘米,每節帶一側芽芽苞,所以每個切段都帶一個側芽。切段用的工具為電鋸、果樹剪刀、菜刀等器械,實踐證明,切段速度惟果樹剪刀最快,為了省力,可把一側的剪刀把固定,做成簡易鍘刀。切斷時,從芽上1厘米處呈45°角沿背面向下切,這樣調製出來的木段兩頭都是斜茬,這樣做的好處是下頭的扦插時很容易插到基質里去,上頭的斜面一是澆水後不停留水珠,從而減輕腐爛發霉的程度;二是高密度扦插後,上端的斜面之間形成了空隙,芽發出後不致於那麼擁擠。至於木段長10厘米是否可以滿足芽的生長,有人做過實驗,結果是芽的重量與木段的長短關係不太大,而粗細有着直接的關係,所以要盡力培育粗壯的莖。切段後,體內的水分將很快從兩頭的切面散失,所以要邊切邊扦插。

2、設施及材料準備:木段扦插法首先要在溫室內構築溫床,床寬1.2米,步道寬0.3米,南北縱向,因為是只澆水不排水,所以前底腳無須設置排水溝。做床時按照尺寸先向下挖10厘米深,然後用12厘米寬的木板框上,床底鋪一層農膜,並且稀疏扎眼,以便澆水後向下滲漏,最後在床內裝填基質,基質的厚度為10厘米。

關於基質所用的材料,目前使用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木屑,木屑含水量高,而且有一定保溫作用。目前使用的是闊葉樹的木屑,那麼,針葉樹木屑究竟能否使用,筆者未經實踐尚無定論,只是隨着開然林禁伐,木屑價格上漲,而且使用完的木屑只能自然腐爛,翌年還要重新購買。第二種是採用珍珠岩粉,其特點是體輕容易扦插,而且珍珠岩是經過高溫加工而成,不含任何細菌,有利於預防病害的發生。生產結束後,可把珍珠岩粉晾乾,裝袋保管,翌年繼續使用,所以使用珍珠岩粉雖然一次性投資大於木屑,但綜合起來,成本還是低於木屑。實踐得知,應儘量選擇顆粒小的珍珠岩粉,這樣床面不易乾燥。第三種是採用石棉,石棉不僅可以重複使用,而且保水性能最好,據資料介紹,日本目前普遍使用石棉,但扦插時是否容易,還需實踐方知分曉。其他物質準備和水生法一樣,水井、水泵、竹弓、農膜等是必備之物。

3、操作方法:扦插時要一根挨一根,密度為每平方米800~1000根,扦插濃度為木段的2/3,方向為斜面向北,芽苞向南,扦插完後澆一遍水,待木段表面晾乾後,再進行藥物處理,方法和水生法一樣,用多菌靈和赤霉噴霧,完畢後勤部立即插弓和扣膜。

栽種管理

1、液體化肥應用:扦插後10~12天芽苞即開始萌動,芽出齊後10天左右,即可噴施液體化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用來作為養分的補充。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液體化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除磷酸二氫鉀、噴施寶、植物動力等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產品,可購買當地有售的產品,依照說明書施用。為了防治灰霉病和軟腐病,最好是將百菌清或代森鋅混合施用。

2、濕度管理:無論是水生法,還是扦插法,扣小拱棚的目的除保溫外,就是保濕,隨着芽的漸漸長大,單靠莖向上傳導水分有些困難,如果不扣小棚,芽完全暴露在外面,中午時分溫度升高,葉面蒸騰作用散失水分較快,芽會立刻萎蔫,所以要經常扣膜,保持小棚內空間有足夠的濕度,使芽能順利生長,據有關資料介紹,棚內空氣濕度應到100%,但經過2年的試驗,發現濕度大也很容易感染灰霉病和軟腐病,所以筆者認為,在生長後期,偶爾在上午揭開膜晾2個小時還是很有必要的。

3、溫度管理:刺嫩芽在北方-40℃情況下也能安全越冬,早春最先發芽,所以刺嫩芽屬耐寒植物。實踐證明,在溫室內凌晨最冷的時候不低於5℃情況下刺嫩芽安然無恙,10℃以上刺嫩芽正常生長,因此,在夜間,室內溫度保持在10℃左右為佳。白天太陽升起,溫度逐漸升高,尤其是春節前夕,天氣逐漸轉暖,此時的刺嫩芽已接近收穫,這時的溫度如果超過25℃以上,灰霉病和軟腐病就很難控制,所以白天的溫度控制在20℃左右較為合理,絕不能超過25℃。

4、活水管理:刺嫩芽反季生產最大的障礙就是灰霉病和軟腐病,水床里的水如果不換,就會在水面長白菌,最後蔓延到莖,導致軟腐病大發生,重者可全軍覆沒,因此,流水管理最為安全,但就目前我國農民的投資水平來看,流水管理設施很難達到,惟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每隔3天換一次水,換水時,先將以前的水通過排水溝排淨,然後再用新水把床底沖乾淨後注入新水,按此程序換水一直到收穫完畢。木段扦插法也是如此,間隔時間長的話,一是床面乾燥,莖水供應不足;二是床內發酵,很快感染,因此,必須每隔3天澆一次水,即使床面基質未見乾燥,也要按時澆水。

5、收穫:芽長到10厘米左右即可收穫,收穫前一天把膜揭開晾曬一天,目的是降低一下芽的水分,延長貯藏期,採收時不要用手,這樣會降低芽的單重,最好是用剪刀等物抹根削下,削下的芽要整齊而鬆散地放在箱裡。另外,採收時應儘量避免碰傷相鄰不夠採收規格的芽,一旦碰傷,病菌將很快傳染、蔓延,削掉芽的莖也要及時清除,然後扣上膜待下一期採收。

露地栽培

種子育苗 1、種子處理:層積處理。

2、露地育苗:首先應做床,做床時間在秋季、春季均可。選平坦地塊松翻整細,畝施腐熟農家肥3米3 ,氮、磷、鉀複合肥50千克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然後做床,床寬1.2米,高10厘米,做完床後即可播種,播種時間確定在3月下旬至清明節。刺嫩芽種子很小,為了提高播種質量,使之達到均勻一致,播種時應摻進細沙每畝用量10~15千克。關於播種量,因為種子的飽滿程度、種子處理水平等因素的存在差異,其發芽率有很大的差異,一般在20%-60%,所以用種量大些比較安全,至少每畝干種子用量不能低於0.5千克。播完種後隨即蓋土,最好是覆蓋山皮土,因山皮土含草籽較少而且通透性強,有利於提高播種質量。覆土厚度應儘量淺些,看不見種子即可,為了防止地表乾燥影響發芽,還必須在地面覆蓋松葉、木屑等物。之後,經過1年的精心管理(如除草、間苗等),秋季即可成苗,翌年春季即可定植。

3、缽盤育苗:採用塑料缽盤在溫室里提前育苗,時間可定在移植前2個月左右。缽盤規格為128孔,按照每畝1.8萬~2萬畝計算,每畝須準備150盤。育苗前首先在溫室內搭建大約0.8米高的台架,台寬能正好並排擺下5盤即可,基質可採用粉碎的泥炭,加入少量的腐熟優質農家肥和複合肥,為了增加粘度,使移栽進每株苗都能攜帶泥坨,基質里還需加入少量黃泥。播種時先向缽盤內填入3/4也深的基質,澆完水後播入處理好的種子,為了穩妥起見,最好平均每孔播15~20粒種子,播完籽後上面薄薄蓋一層基質或山皮土,最上面再薄薄鋪上一層蛭石粉。管理方面主要注意水分和溫度,表面應經常保持濕潤,棚內溫度應保持28°C左右,出苗後可用鑷子等器械間苗,每孔一株,待苗長至5厘米左右,即可移植到苗圃。

移植前苗圃同樣需要整地做床、施肥等作業,而且最好是覆蓋地膜,按照每畝1.8萬株自行設計株行距,然後扎眼移植。這種方法培育出來的苗無論是質量還是成苗率都遠遠高於露地直播。

種子育苗方法的弊病一是周期過長,因為育苗期需一年,第二年定植後也只有60%的莖能夠供溫室利用;第三年才能全部利用。二是由於有繁殖,天然變異幅度較大,所以很難保持品種的純度。

組培育苗

這種方法是採用生物技術,去刺嫩芽莖尖組織,在實驗室利用試管培養、增殖,但一般農戶不具備條件,所以,這裡暫不做介紹。

栽植方法

種苗可在早春進行定植,一般可載在山坡或平緩地進行,方法與栽樹一樣,刺嫩芽屬陽性植物,根系發達,枝葉繁茂,如果行距太窄,勢必影響通風透光,導致莖徒長。根據多種密度實驗得知,每平方米栽植一株較為合理,行距可適當寬些,最佳設計方法為行距1.8米、株距0.6米,這樣,每畝可栽700穴。第二年每穴發出2株,第三年每穴發出4株。

田間管理

1、第一年的雜草防除及水分管理:由於第一年刺嫩芽還沒有長成樹,很容易受到雜草的侵害,所以必須防除雜草。據國外材料介紹,一般豆科作物應用的殺草劑效果較好,如氟樂靈等,但刺嫩芽除草應用哪種農藥最為有效,還有待於進一步試驗。如果採取人工除草,那麼必須注意在鋤草過程中不要傷害根系,因為前面提到過,立枯病、疫病的病菌主要是從根系傷口侵入,所以,在管理過程中,人員儘量不要到田裡踐踏,以免傷根。夏季以後,刺嫩芽已長到一定高度,枝葉也繁茂起來,這時雜草的威脅,可以放任管理。

關於水分管理,主要是防止春旱,繁殖莖的地塊還需要離水源近些,一旦發生旱情立即澆水,保證苗齊苗壯。另外,刺嫩芽雖然喜水,但不耐澇,所以一旦發生洪水洪澇災害,應立即在地塊四周挖溝排澇,以緩解災情。

2、第二年後的整枝:整枝方法可根據栽培目的而定,如果是專為溫室生產提供莖,當年秋冬即可收割,收割時莖基部留2個發芽苞,然後全部割掉,第二年每穴發出2株,秋冬收割時,每株基部再留2個芽苞,第三年除每穴新苗的4個芽苞正常發出4株莖以外,還可從基部其他部位發枝,這時需要人工整枝,整枝時將細弱的枝條去掉,因為溫室生產需要粗壯的莖,一般要求莖直徑要達到2厘米以上,總之,按照前面設計的密度每穴保留的莖數不能超過4株。

如果不準備從事溫室生產,只是從陸地自然收穫嫩芽,然後上市出售為目的,可儘量多留株數,提高頂芽產量。整枝時同樣不能削頭,每根莖基部留2個芽苞,然後全部割掉,但時間與前者不同,刺嫩芽自然生長在遼寧地區一般是4月上旬萌發,4月下旬開始即可收穫頂芽,頂芽收穫還可收穫第一側芽和第二側芽,第二側芽收穫完畢後,立即於基部留2個芽苞,割去其餘部分,這樣,從基部發出的枝到秋季同樣可長充實的莖,當然,過於柔嫩的枝還是要在春季疏掉。

3、土壤消毒及輪作:土壤消毒主要是為了防治立枯病、疫病,但如果採用雷多米爾錳鋅進行土壤全面消毒未免成本過高,目前國內生產的土壤殺菌劑哪一種既經濟又有效還沒有經過試驗確定,筆者認為採用敵克松藥液進行土壤全面消毒或許能夠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促成栽培

反季栽培[1]

刺嫩芽作為山野菜之王,最受人們的青睬,經濟價值較高,所以每年的春天到了刺嫩芽萌發時節,人們紛紛上山採摘,這時的市場供應量也最大,但過了這個收穫季節,人們只能嘗它的醃漬品,尤其是冬季,人們對新鮮的刺嫩芽需求日漸增加,於是,刺嫩芽反季生產應運而生,其配套技術也正日趨成熟。

莖的收穫

1、收割時間及方法:收割時間是宜晚不宜早,秋季落葉以後,需要一段時間的養分回收,然後進入休眠,而且要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據悉,刺嫩芽的休眠時間要在5℃以下低溫條件累計400小時才能完成,所以,割早了將嚴重影響莖質量,從而影響溫室內的產量。一般在11月中旬初雪過後即可收割,如果莖繁殖田離溫室較近的話,最好是溫室開始生時收割。收割時每根莖基部留2節即2個芽苞,以待來年萌發新枝。

2、莖的貯藏:如果莖提前收回,絕對不能放在露天地里,刺嫩芽海綿組織居多,由於冬季空氣乾燥,風也較大,如果莖放在外面,短時間內表面就會風乾,芽苞乾癟,將嚴重影響芽的質量和產量,所以莖收回後,一定要在上面蓋稻草、玉米秸等覆蓋物,而且要澆透水貯藏,如果開降大雪,最好是把莖埋在雪裡,這樣的莖在生產時,芽苞顯得豐滿而有活力。

食用營養

刺嫩芽的嫩芽為食用部分,食用方法多樣。可以生食、炒食、醬食、做湯、做餡,或加工成不同風味的小鹹菜。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濃郁,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多年來,一直是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種之一,而且供不應求。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稱讚。可稱得上是「美味山珍」。

刺嫩芽的嫩芽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根據有關專家分析測定:每一百克的新鮮的嫩芽中,含有蛋白質0.56克,脂肪0.34克,糖類1.44克,有機酸0.68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粗纖維、胡蘿蔔素以及磷、鈣、鋅、鎂、鐵、鉀等礦物質,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較高,而且品種豐富。除此之外,刺嫩芽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刺嫩芽的根皮具強壯筋骨、祛風除濕和補氣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神經衰弱、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陽痿和肝炎等疾病。據日本報道,刺嫩芽的樹皮及根有健胃、收斂作用。

日本民間用以治療糖尿病、腸胃病、尤其對胃癌有卓效。前蘇聯有專家研究發現,刺嫩芽根皮有強心作用,效果優於人參,對於老年性痴呆症、蜘網炎及陽痿等多種神經衰弱綜合症都有類似人參的療效。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在臨床上使用刺嫩芽製劑治療腦力、體力疲勞過度,並作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刺嫩芽的主要成份為木皂甙。刺嫩芽根皮中總皂甙含量是人參根總皂甙含量的3倍左右。此外,在其根、莖、葉、花和果實還含有黃酮、木質素、生物鹼、多糖、揮髮油和鞣質等成份等,木皂甙與人參皂甙相似,是齊墩果酸的三四糖皂。齊墩果酸有抗炎、鎮靜、利尿、強心、免疫和防癌等作用,尤其用於治療黃疸肝炎與遷延型慢性肝炎效果更好。

發展前景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在飲食上,原來的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魚大肉已受到冷落,而無污染、低脂、低糖、多纖維、多維生素,並且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壽的山野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刺嫩芽在自然環境中自由生長,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利用種子繁殖,倍率高,生長快而且成本投入少,沒有任何風險,操作過程易掌握。目前,人工栽培還處於起步階段,資源減少,社會需求量在增大,有着巨大的國內和國際市場。刺嫩芽大量出口日本和南韓。每年為我國換取數千萬元外匯。同時國內人民也非常喜食刺嫩芽,特別是高級飯店一盤刺嫩芽價值上百元。但由於連年採集,造成植株枯死,野生資源逐年破壞,產量逐年下降,目前產量已滿足不了市場需要,所以發展刺嫩芽人工生產是當務之及。因此人工栽培刺嫩芽有着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野生刺嫩芽分布於我國東北長白山沿脈和小興安嶺沿脈,其同屬植物在我國華東、華南、西南山區分布較多,其嫩芽與刺嫩芽一樣可食。因此凡是有同屬植物野生分布的地區均可以發展人工生產。

參考資料

  1. 刺嫩芽,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