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葉桂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葉桂櫻

中文學名:刺葉桂櫻

拉丁學名:Laurocerasus spinulos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薔薇科

屬:桂櫻屬

刺葉桂櫻(學名:Laurocerasus spinulosa)為薔薇科桂櫻屬的植物。分布在菲律賓、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安徽、江西、浙江、廣東、貴州、廣西、江蘇、湖南、湖北、四川、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500米的地區,一般生于山谷陰暗闊葉林下、山坡陽處疏密雜木林中及林緣,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稀為灌木;小枝紫褐色或黑褐色,具明顯皮孔,無毛或幼嫩時微被柔毛,老時脫落。葉片草質至薄革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至尾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一側常偏斜,邊緣不平而常呈波狀,中部以上或近頂端常具少數針狀銳鋸齒,兩面無毛,上面亮綠色,下面色較淺,近基部沿葉緣或在葉邊常具1或2對基腺,側脈稍明顯,約8-14對;葉柄長5-10(15)毫米,無毛;托葉早落。 總狀花序生於葉腋,單生,具花10朵以上至20餘朵,長5-10厘米,被細短柔毛;花梗長1-4毫米;苞片長2-3毫米,早落,花序下部的苞片常無花;花直徑3-5毫米;花萼外面無毛或微被細短柔毛;萼筒鐘形或杯形;萼片卵狀三角形,先端圓鈍,長1-2毫米;花瓣圓形,直徑2-3毫米,白色,無毛;雄蕊約25-35,長4-5毫米;子房無毛,花柱稍短或幾與雄蕊等長,有時雌蕊敗育

果實橢圓形,長8-11毫米,寬6-8毫米,褐色至黑褐色,無毛;核壁較薄,表面光滑。花期9-10月,果期11-3月。

據記載,此種在是國雲南有分布,通過對中國廣大地區採集的標本觀察,發現某些地區的植株上的雌蕊不發育,例如,江西武功山海拔800~1000米地區采的植株,花中的雌蕊多數敗育,有發展為單性花的趨勢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陽處疏密雜木林中或山谷、溝邊陰暗闊葉林下及林緣,海拔400—15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和菲律賓,中國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主要價值

【醫藥】 種子:用於痢疾。[1]

(來源: 《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參考資料

  1. 刺葉桂櫻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