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辛縣胡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利辛縣胡集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胡集鎮坐落在利辛縣南部,南與潁上接壤,西與潁東毗鄰,下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轄區內有1所城鎮衛生醫院,3所中學。236個自然村,464個村民小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交通運輸和煤礦工業強勁發展的大鎮。茨准新河與西淝河從境內穿流而過卻未有碼頭與橋樑,水產資源豐富,水上運輸十分便利。境內煤炭儲量豐富,國投板集煤礦位於境內。地方種養副產獨具特色,陳郢高產小麥攻關示範片、劉荒中藥材種植基地、杜湖銀杏種植、張橋黃菊種植加工區、王營粉絲、李趙波爾山羊、杜湖瘦肉型豬、西淝河大閘蟹、高楊養鴨基地漸趨規模,精養農業獨具特色,榮有「猴戲雜技之鄉」和綠色優美和諧鄉鎮的美稱。2006年被確定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鎮。2007年被省評為「千百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市評為「勞務輸出先進鄉鎮」、「小麥高產公關活動先進單位」。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1180公頃,常住人口70520人。[1]

中文名稱: 胡集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

面 積: 11180公頃

人 口: 70520人(2017年)

車牌代碼: 皖S

建置沿革

胡集鎮所轄區域,先秦分屬鬍子國、州來國地。胡、州來先後為楚所滅,逐屬楚地。秦分屬汝陽。漢析置分屬汝陽、下蔡等縣地。三國、兩晉、南北朝、唐、五代、宋,沿漢制,分屬汝陽、下蔡縣地。元至元二年(1265年),汝陽縣入穎州,逐分屬穎州及下蔡縣地。明、洪武中,廢下蔡入壽州,逐分屬穎、壽兩州。清雍正十一年(1633年)壽州地析置鳳台縣,雍正十十年(1635年),穎州地析置阜陽縣,逐分屬阜、鳳、穎(上)縣地。民國時期,亦分屬阜、鳳、穎(上)縣地。1942年至1946年曾設「阜穎鳳渦」4縣「特別區」。

1947年10月,中共建立闞町縣,胡集地屬闞町縣馬店區。

1950年4月撤闞町縣析馬店、阜陽縣口孜兩區的20個鄉建胡集區,隸屬阜陽縣。1965年5月1日增設利辛縣,胡集區析阜陽縣劃入利辛縣屬。

區域變動

1949年10月設立胡集鄉,駐地胡集,隸屬闞町縣馬店區。1950年4月撤消闞町縣增設胡集區,駐地胡集,隸屬阜陽縣。由馬店區劃入胡集鄉、李集鄉、長郢鄉、爐店鄉;由口孜區劃入板集鄉;增設馬寨鄉、胡寨鄉、賈橋鄉、院寺鄉、沈寨鄉、張橋鄉、解樓鄉、楊湖鄉、高圩鄉、馬樓鄉、老廟鄉、童莊鄉、和寨鄉、菩廟鄉。1952年5月,增設陳郢鄉,原胡集區的板集鄉、高圩鄉、馬樓鄉、老廟鄉、童莊鄉、和寨鄉、菩廟鄉劃入新增設的板集區。1956年1月,撤消板集區,板集區的板集鄉、高圩鄉、老廟鄉、童莊鄉、和寨鄉復劃胡集區,原胡集區的李集鄉、沈寨鄉、解樓鄉劃入馬店區,胡集區經撤併後轄胡集鄉、板集鄉、長郢鄉、陳郢鄉、院寺鄉和老廟鄉。1957年2月,撤長郢鄉、院寺鄉、陳郢鄉,復設賈橋鄉;李集鄉由馬店區劃入。1958年10月,撤區,同時撤消胡集鄉、李集鄉、板集鄉、賈橋鄉,合併成立胡集人民公社,老廟鄉同時劃出成立老廟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恢復胡集區,下轄新湖公社、賈橋公社、院寺公社、板集公社和高集公社。

1965年5月,利辛縣成立,胡集區劃屬利辛縣。

1969年5月,撤區和所轄公社,合併分設胡集公社、李集公社。

1975年4月,恢復胡集區,下轄胡集公社、賈橋公社、板集公社、李集公社。

1980年3月增設院寺公社。

1983年7月「公社」改為「鄉」。

1992年2月撤區並鎮,胡集鄉、賈橋鄉、板集鄉合併成立胡集鎮;李集鄉、院寺鄉合併成立大李集鎮。

1992年2月至今,沿用胡集鎮建制,轄賈橋鄉、板集鄉。

今日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生活不斷提高,農民的溫飽得到了解決,由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各類種植專業戶、養殖專業戶、運輸專業戶、建築專業、聯戶不斷湧現。剩餘的農村勞動力紛紛走進城鎮,走向市場,打破了長期以來農民依靠土地謀生的傳統觀念。農業開始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五小作坊(豆腐坊、油坊、粉坊、麵坊、饃坊)如雨後春筍,還有的走出了作坊辦起了水泥廠、麵粉廠、予制廠、食品廠、木具廠、農機維修廠等聯辦或個體企業。全鎮03年度長年或季節性外出務工人口有2200人次,勞務經濟有力地促進了胡集地區的經濟發展。實行改革開放,搞活經濟政策以來,個體商業、飲食業、服務業蓬勃發展。胡集舊街道改造、新建街道三縱三橫,總長6.5公里,全部修成柏油路面,全部改建成樓房1950間,加快了小集鎮建設的步伐,被評為全縣小集鎮建設先進單位。長期無從安排的城鎮待業人口和農村閒散勞力,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集鎮個體戶由八十年的20戶,增加到現在的450戶,增長21.5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也隨之由八十年代的每集2000元增加到現在的每集135000元,增長了67.5倍。逢集日上市平均達0.6萬人,日成交額13.5餘萬元。隨着農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戶住房條件得到改善。03年時,已有90%的農戶住上了磚瓦房,還有10%的農戶住上樓房。05年時,已有30%的農戶住上樓房。一個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園林化的小康村,正在一個個的建成。2004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幾個班子的同志團結帶領鎮村兩級幹部認真踐行「三個代表」,正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克服了許多困難,做了大量的艱苦工作。胡集鎮的社會政治形勢進一步穩定,經濟和社會有了較快發展,幹部群眾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鎮黨委、政府在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積極因素干工作的同時,集中主要精力抓黨的建設,抓經濟社會發展,抓重點、關鍵環節的組織協調。黨的建設放在第一位來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強化對黨員幹部的管理和培訓,着力在理論素養、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執政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績。「雙培雙帶」工程、「三級聯創」活動、「五個好」支部建設得到順利開展。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明顯增強。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基本消滅癱瘓、半癱瘓村。並村及兩委換屆工作進展順利。村級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得以較好發揮。胡集鎮黨委連續多年被上級組織評為優秀黨委、綜合評比先進鄉鎮。一些重大活動如:經濟普查、勞務輸出、水利興修等被評為省、市先進單位。發展的思路清晰,經濟上有了較快發展。立足鎮情,發揮優勢,確立了「打猴牌、發煤財、念好三本經(即農業上實施「五四工程」,民營經濟實施「148工程」,基礎建設實施「222工程」)、唱好一台戲(即招商引資)」的發展思路。通過近幾年的實施,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林下開發、間混套種和多熟模式得以較好的推廣。湧現了一批種養大戶、經濟人隊伍、示範基地,初步達到專業化有典型,區域化有雛形,規模化有發展,商品化有效益的目標。民營經濟新上了一批有特色和潛力的項目,老企業也得到了發展壯大。化肥廠、肉廠等五家老企業得以恢復,水泥廠、風筒廠、預製構件廠等六個新上項目順利投產。蘇州人投資百萬元興建了全省第一家野生動物繁育中心。集鎮建設拉大了規模、上了水平。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六百多萬元。消化了相當一部分歷史欠帳,財政狀況有了根本好轉。經濟上有了較快發展,年度綜合經濟實力考核位居全縣前列。板集煤礦位於胡集境內,建礦一年多來,鎮黨委政府圍繞拆遷安置、土地徵用、新區開發、施工環境等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使建礦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創造了國投新集集團公司的「板集模式」。同時,本着圍繞煤礦搞服務、搞好服務促發展的思想,以礦招商,以商引商,先後吸引外地資金近千萬元興辦了建築建材、運輸服務、礦井輔助設備等6家企業。圍繞礦區整體規劃拆遷安置,統一規劃實施了新礦社區的建設,一期實施面積二平方公里。井口建設前期工程基本建成,在縣委、縣政府的努力下,坑口電廠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初可研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該項目已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明確表態給予大力支持。堅持「兩手抓」,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鎮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村村通砂礓路、村村通廣播、消滅學校危房的目標得以實現。板胡路、利胡路年久失修,損壞嚴重,投資近四百萬元修復,目前基本完工。板展路也順利列入計劃,即將動工。通過多方努力,還爭取到了五所寄宿制小學項目,總投資近三百萬元。旱的問題、澇的問題得以從根本上解決。計劃生育工作爭先進位,三年三大步,已由三類鄉鎮晉升為一類鄉鎮,並連續被市、縣評為先進鄉鎮。鄉鎮治安狀況好轉,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縣先進鄉鎮。群眾性的文化體育活動得到了較好開展,先後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雙百工程示範鄉鎮」、「杜鵑花工程示範鄉鎮」。鎮黨委、政府幾主要負責同志能夠從嚴要求自己,分管的同志責任感、事業心很強,鎮黨委、政府幾個班子的同志凝心聚力干工作,互相支持不拆台,胡集鎮形成了一個社會上穩定、政治上團結、經濟上發展,人心思乾的良好局面。

區域位置

胡集鎮位於利辛縣南部邊緣,距縣城21公里。東與闞町鎮、新張集鄉搭界,西與大李集鎮接壤,南為穎上縣,西南與穎東區毗鄰,北以茨淮新河為界。胡集鎮最南端牛大村牛大莊為北緯32°54′,最北端劉郢村管寨為北緯33°02′,跨緯度8′,南北距離18公里,最東端廟前村胡大莊為東經1161°5′,最西端陳趙村陳趙為東經116°09′,跨經度6′,東西距離10公里。與阜陽、利辛及周邊鄉鎮均為柏油路相通,距利辛縣城23公里,距阜陽火車站40公里,有大臥客車直接通往北、上、廣、深等工業發達城市和商業集貿中心。茨淮新河商船貨船來往頻繁,是皖北水上運輸的主要河流。胡集是全國著名的「猴戲之鄉」,鎮黨委、政府利用這張王牌,大力招商引資,民營企業胡集經濟、勞務經濟和畜牧經濟同步發展,在做好傳統農業生產的同時,中草藥種植初具規模,林下種植初見成效,新型種植業正逐步形成特色。胡集集鎮由三個居委會組成。鎮區內現有6條主幹道,3縱3橫,「井」字形結構,路面為瀝青柏油路面。胡集鎮集市貿易繁榮,是利辛縣茨淮新河南部較大的商品集散地。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日成交額達10萬餘元。豬、牛、羊等牲畜的交易旺盛,遠銷浙江、江蘇、山東、河北等省,農副產品市場供需兩旺。民間有伍子胥打馬過烏江的傳說。始於清代,鄉間玩猴戲、戳腹俚子(扁擔戲)甚盛,後為荒年外逃謀生的手段。板集鄉又名板橋集,以原集北有座木板橋而得名。位於胡集南9公里。地理位置為北緯32°55′,東經116°11′。南靠穎上縣,西臨阜陽穎東區以烏江為界。由於地勢低洼,大雨便澇,蔣介石炸花園口時,板集曾被黃河水淹沒。板集人四處討生,水退後,板集人重建板集。解放初建鄉,是鄉、村機關的駐地。集上有中、小學、醫院各一所。新建個體商業、飲食服務業50多家,集市貿易繁榮,是周邊地區的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常住居民800多戶,5000多口人,以秦、姜、韓姓為主,交通方便,到利辛、阜陽都有定點班車。板集煤礦的開發,會給板集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賈橋鄉 因有賈姓人家居於賈橋自然莊而得名。位於胡集北3公里,地理位置為北緯33°00′,東經116°13′。解放後,鄉、村機關的駐地多設於此。集上有小學二所,貧困戶安置住宅區兩處,街道都得到了擴建,每年遞增商業鋪面數十間,個體商業經營戶較多、飲食娛樂服務業20多家,集市貿易繁榮,是周邊地區的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常住居民以張、劉、王、賈、四姓為主,主要縣道以利胡路為主,有直通利辛縣城的和阜陽火車站的公交,交通十分方便。

自然資源

利辛縣胡集鎮位於利辛縣南部,地處利辛縣、潁上縣和潁東區交界處,介於東經116o08′至116o16′和北緯32o53′至33o03′之間。最東端是長營村的胡大莊,最西端是孫楊村的陳趙莊,最南端是新礦社區居委會的牛大橋,最北端是茨淮新河北岸譚莊村的賈園新莊。鎮政府的位置是東經116o11′,北緯32°59′,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7.5公里,占全縣的5.64%,耕地88749畝。砂礓黑土土壤,地勢低洼,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平均海拔28米。年平均氣溫15oC。氣候處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每年梅雨季節到來時,由於沿烏江地區地勢低洼,容易造成澇災。近年來由於建成烏江窪地排水站7座,對排澇減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胡集鎮境內水資豐富,茨淮新河在境內長為2公里,馬胡河從胡集東西穿過,長達7.5公里,背溝接馬胡河東西走向,在胡集鎮境內長3.5公里,中心溝從背溝直通胡集南部,給胡集地區的排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加上打機井286眼,河、溝、井灌溉面積可達6.5萬畝,對胡集地區的旱澇保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對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於溝、河縱橫,對發展漁業生產,特別發展茨淮新河和西肥河的圍網和網箱養魚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胡集鎮主要種植小麥、黃豆、玉米、紅芋、花生、芝麻、油菜籽、棉花、高梁、煙葉、銀杏葉、薄荷、黃菊、白芍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以及有經濟價值的葡萄、桃樹、李子、石榴、蘋果、柿子、黃杏、香椿、銀杏等。飼養三元雜交豬、改良肉牛、波爾山羊、西淝河養蟹以及雞、鴨、鵝、鯉、鰱等經濟收入較高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胡集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着優質煙煤,板集煤礦的開採,將給胡集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胡集政府的招商引資,帶動了胡集高粱種植的發展,成立了安徽武子古釀酒業有限公司。鎮政府駐地胡集距離縣城18公里,集西古川烏江,遇霉雨季節多積水成湖,故稱「湖集"。改革開放以來集鎮建設步伐加快,改造人民中心商業街1.5公里,新建1公里金林大道、0.5公里高皇西街和金猴商場,形成「三縱三橫"集鎮框架。修街道柏油路6公里,下水道4公里,安裝路燈2公里。實行「統一圖紙,統一標準,統一施工",新建樓房5000多間。有常住戶1400多家,8000多口人。個體商業和飲食服務業2000多家,小作坊數十家。物流暢通,市場繁榮,平均日貿易額10萬元左右,是全縣小集鎮建設的典範。國投新集礦業集團所建的板集煤礦,井口位於鎮境東南,1994年開始建礦,實際可採煤區範圍30平方公里,涉及到潁上、潁東境內。已探明儲量6.1億噸,目前可開採量2億噸。按設計年產量300萬噸,採煤期達50年,預計2007年底出煤。2008年5月18日正式投產後,每年可向縣財政提供稅收6000萬元,相當於目前全縣財政收入的一半。據專家介紹,板集至胡集為縣內第二個可採煤區,市里正在積極爭取勘探開採權,組建自主經營煤礦產業。這兩個可採煤區的產量相當於過去淮南建礦40年維持的年產量。板集電廠項目已入前期勘探、論證階段。1983年下半年起,胡集鎮在辦好全日制小學的同時,大力開辦半日制、間日制、農閒制、早晚班、夜校等形式的簡易小學,率先實現普及小學教育,為全縣樹立了榜樣。2005年全鎮有幼兒園1所,教師5人,入園幼兒125人,開設3個班;小學24所,教師281人,在校學生6727人,開設158個教學班;初中3所,教師157人,在校學生3701人,開設55個教學班。有中心衛生院1所,中心分院1所,衛生所2所,衛生室42個。有醫務人員447人,其中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0人,醫師75人,醫士60人,護師10人,護士9人。重視防疫保健工作,多次開展滅鼠活動,有效控制出血的發生;在農村廣泛宣傳婦女生理衛生和預防接種知識,成效顯著。1999年縣「初保衛生保健"工作會議在此召開。胡集鎮重視農村文化建設,2003年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雙百工程"試點單位,成立「胡集鎮文體活動中心",建設廣場,安裝各種健身活動器材,修建乒乓球室、健身房、圖書閱覽室、棋藝活動室錄象放映室、圖片書法繪畫室等,為群眾創造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胡集素有「雜技之鄉"和「猴戲之鄉"的美稱。20世紀3O年代龍灣村劉國蘭拜河北省雜技藝人為師,成為胡集雜技第一人。以後相繼發展了張廣錦、張繼敏、張可法、張可遠、劉懷堂、趙俊宇等雜技團隊。1985年至1989年全鎮有雜技藝人2000多人,你一團,我一隊,亦農亦藝,農忙在家生產,農閒外出演出,除台灣外,他們踏遍全國各地。演出的節目有吃火噴火、穿火圈、頂碗、蹬壇、馬術、走鋼絲、上刀山、爬竿、車技、項椅、磙環、轉碟、空中飛人等數十種。猴戲始於清代,藝人依靠它外出謀生。幾經周折,1985年再度復溫,1988年達到頂峰,玩猴藝人超過3000人,藝猴1500隻。張長營、龍灣、窩劉莊、劉鳳莊、李圩等莊成為養猴訓猴專業村。趙萬里、陳秀清、鄭永河、李順成等訓猴專業戶,訓出的猴演技堪稱全國一流。1984年在固鎮縣召開的「全國精細農業技術研討會"上,李順成應邀表演了猴「識漢字"、「辨英文"、「運算數學"等精彩節目,被與會人員稱為「神猴"。1986年趙萬里、陳秀清等人帶着藝猴進入廣州演出近一年,後背深圳「民俗村「邀請座地表演。1983年應河南電影製片廠邀請,鄭永河帶着他的藝猴作為藝術指導參於《玩猴人》的拍攝;後又應山東鐵路俱樂部和西安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的邀請拍攝了《越軌者》、《步入密林》、《金猴獻瑞的2004年》。中央電視台、安徽電視台、《上海申報》、《解放日報》等多家媒體均對胡集猴戲做過專題報道1998年日本記者前來採訪。2001年蘇州人在胡集獨資興辦「皖北試驗動物繁殖中心「,養猴、訓猴、玩猴獨具特色。

所獲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視頻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胡集鎮譚浩嗩吶演藝傳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