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津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利津街道

中文名 :利津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

利津街道,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下轄街道,是縣人民政府駐地,地處利津縣南部,東與墾利區勝坨鎮董集鎮隔黃河相望,南、西與鳳凰城街道相鄰,西北與明集鄉交界,北與鹽窩鎮接壤, 轄區總面積116平方千米。

1949年後,屬惠民專署,設置城關區;2010年1月,改利津街道。 截至2018年末,利津街道總人口59743人。 截至2020年6月,利津街道下轄7個社區、63個行政村。

2018年,利津街道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991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0880萬元。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4829萬元,工業利潤總額914萬元,工業利稅總額1716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539萬元,比上年增長25.15%。 [1]

歷史沿革

利津街道歷史悠久。早在周秦時代縣境西南部是古陸地,屬齊國。漢代屬千乘郡漯沃縣、蓼城縣地。東漢以後,黃河來利津域地入海,隨着黃河三角洲的形成和發展,利津域地不斷向渤海灣延伸擴大,隋代建永利鎮(在今利津城河東岸),屬浦台縣。

唐宋屬渤海縣永利鎮。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永利鎮為利津鎮,屬山東東路濱州刺史郡。元明時代屬山東濟南府濱州。清代、民國時期屬山東武定府(今惠民縣城)。利津鎮因河海而興,"利津內控黃河,外鎖海運要津",逐漸形成水陸碼頭和商貿重鎮,史稱"小天津"。

1998年2月18日,撤銷前劉鄉、王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利津鎮,三鎮(鄉)合一,形成現在的利津鎮,全鎮含87個行政村;(魯政函民字[1998]5號)。

摺疊自然環境= 1、氣象與氣候:利津鎮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雖臨渤海較近,但大陸性強,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風多與少,氣候乾燥;夏季降雨集中,氣溫偏高;秋季氣溫急降,雨量驟減;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全縣氣候突出特徵是冬春乾旱,夏季多雨,晚秋偏旱。

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縣境地處華北斷坳濟陽凹陷之東部,境內廣為第四系掩蓋,無基岩初露。第四系之下發育有太古界、寒武系、奧陶系、朱羅-白欒和第三系。境遇內斷裂構造發育,活動強度大,並具有階段性特點。境內岩漿活動不甚發育。

黃河為境內唯一自然河流,自西南向東北沿東縣界徑流,利津鎮境內段全長24公里。全鎮境內共有人工排水河3條流,分別是:褚官河,境內段長5500米;沾利河,境內段長12000米;太平河,境內段長3500米。

人口民族

1、利津街道全鎮總人口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萬人,非農業人口1.7萬人,99.5%為漢族。

2、2017年全年人口出生數1009人,出生率為0.0157,人口死亡數24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0115。計劃生育率97.7%。

視頻

利津街道專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