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初生韌皮部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初生韌皮部是位於維管束的外側,常由篩管、伴胞、韌皮纖維和韌皮薄壁細胞組成,主要作用是輸導有機物質。莖初生韌皮部的發育方式與根的相同,也是外始式。原生韌皮部薄壁細胞發育成的纖維常成群地位於韌皮部的外方,成為初生韌皮纖維。

目錄

簡介

新生植物形成的最初的提供養分的組織.在尖或尖的初生分生組織中原始形成層分化而來,又稱為原生韌皮部。

初生韌皮部形成若干束分布於初生木質部輻射角之間,原生韌皮部常缺少伴胞。

評價

被子植物的韌皮部由篩管和伴胞、篩分子韌皮纖維和韌皮薄壁細胞等組成,位於樹皮和形成層之間。其可分為初生韌皮部和次生韌皮部兩種。

韌皮部由篩管(篩胞)、伴胞、韌皮纖維和薄壁細胞組成。篩管或篩胞是基本組成部分。篩管由一系列篩管分子頂端銜接而成,有篩孔與相鄰的篩管分子相通,端壁上有篩板通聯,是長管形細胞,主管運輸營養物質。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無篩管和伴胞,運輸營養物質靠篩胞。篩胞之間的橫壁上有篩孔相通,端壁之間有篩板通聯。伴胞是和篩管分子相伴的一個或幾個細胞,它與輸導和提供能量有關。韌皮纖維堅韌而富有彈性,具支持作用。薄壁細胞中含澱粉等營養物質,是由根或莖頂端分生組織分化出來的原形成層,可進一步分化成初生韌皮部。次生韌皮部遠不及次生木質部發達,而且薄壁組織占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韌皮射線。韌皮部薄壁細胞中常含多種營養物質,如糖類、澱粉、脂肪、生物鹼、結晶體、鞣質、橡膠、甙類和揮髮油等。在次生韌皮部中,常含有各種分泌組織,如馬兜鈴含有油細胞、人參有樹脂道、當歸有油室葉橡膠樹和蒲公英有乳汁管等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