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初次遠行知(龔安明)

初次遠行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初次遠行知》中國當代作家龔安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初次遠行知

在八十年代的中國,濰坊特產的「梨膏糖」以其緩解哮喘的顯著效果而聞名遐邇,當時營業所李主任患有哮喘,經常通過郵政局購買。1990年端午節前夕,李主任決定去一趟濰坊,去梨膏糖生產基地就診。陽光穿透了歷史的縫隙,灑落在記憶的畫卷上,勾勒出一幅別樣的風景,那是一個尋常卻又不同凡響的日子,空氣中瀰漫着粽葉的清香與節日的歡愉。我與李主任同行,目的地是濰坊,旅程終點是萊陽,去那裡部隊探望當兵的表哥。

一大早,我們駕駛着2020款北京吉普車沿兗石公路飛馳,穿越沂水縣城的繁華,一路向北挺進,目標直指濰坊。隨着車輪滾滾,濰坊的天際線緩緩顯露。中午十一點,我們達到了濰坊長途汽車站,得知我初次遠行,李主任叮囑一番後去了梨膏糖診所。在那個尚未被高樓大廈填滿的城市邊緣,天空顯得格外遼闊,蔚藍得沒有邊際。我買好去萊陽的客車票,午餐後在附近閒逛,在這裡,我第一次近距離目睹了飛機劃破天際的壯觀景象,那銀白色的機身在藍天的映襯下,如同一顆流星划過,留下一道悠長的尾跡。

我還意外地發現了這座城市另一張名片——風箏。漫步街頭,隨處可見風箏的影子,店鋪里掛着各式各樣的風箏,色彩斑斕,形態各異,如同一個個飛翔的夢想,等待着風的召喚。那一刻,我意識到,濰坊不僅有飛機的翱翔,更有風箏的輕盈,它們在不同的高度,以各自的方式詮釋着飛翔的意義。

下午兩點,我獨自踏上了前往萊陽的班車。萊陽,這座陌生的城市,因為有了親人的駐足而變得親切。走進部隊大院,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那麼新鮮。整齊的營房,戰士們忙碌的身影,上下鋪間透露出的紀律與溫情,讓我感受到了一種不同於尋常的秩序與力量。晚上,與表哥促膝長談,聽他講述部隊的日常,那些汗水與笑聲交織的日子,讓我對軍人的敬意油然而生。

那一年的端午遠行,不僅有粽子的香甜,更有旅行的甘美,有對親人的思念,有對未來的憧憬。在那次旅程中,我遇見了不一樣的自己,學會了用更廣闊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去體會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確幸。時光如白駒過隙,但那些首次的體驗,如同風箏的線,牢牢牽引着我,提醒着我,無論走得多遠,都不應忘記那些初次的感動與夢想起飛的地方。[1]

作者簡介

沂蒙老土,原名龔安明,山東臨沂人,現在濟南從事大學金融專業教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