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創化論》,法國生命哲學的重要著作。柏格森(見「論意識的直接材料」)著。1907年在巴黎出版。有英、德、俄、日等譯本出版。中譯本191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東蓀譯。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有導言和4章,中譯本約11萬字。導言概述作者的理智觀;強調知識論與生命論的結合對解決理智、物質、進化等問題的重要性。第1章批判機械論和目的論的生物進化觀;第2、3章討論生物的進化,着重考察了理智的起源;第4章繼續論述理智問題,闡述作者自己的哲學學說,兼論西方哲學史。本書的中心問題是倡導一種新的進化理論——創化論。認為機械論和目的論的共同錯誤在於否認事物和宇宙的創新發展。提出綿延概念以闡明進化論的「真義」,認為綿延即我們的意識或自我,或人格的組織形式,也是萬物和宇宙的存在方式。它表示事物的各個狀態相互滲透、彼此聯結、連綿不斷,過去的狀態積留於現在的狀態之中。事物在綿延,就是在創造、發展、進化。綿延着的事物時時新異,不可預料。否定達爾文用外部原因說明生物的進化,提出進化的原動力是「生命衝動」——一種創造的欲望。它猶如奔騰不息的河流,永遠澎湃向前,在前進中受到物質(生命衝動逆轉的產物)的阻礙、牽扯,它的某些部分與物質結合,形成各種生物。反對主張植物、節足動物和脊椎動物(包括人)是一直線發展中的3個層級的進化觀,而認為三者是同一生命衝動的3個不同方向上的產物。生命衝動的三大支流,即麻木、本能和理智,與物質結合分別產生出植物、節足動物和脊椎動物(包括人)。書中着重討論了本能與理智問題。指出本能在動物、尤其在節足動物中得到充分發展。在人類中,本能尚存,同時出現了理智。理智是人類適應生存的需要而產生的,是人類創造工具的一種能力。理智通過概念、分析、推理等邏輯形式和方法實現其認識功能。理智以僵固的物質事物,相對的東西為對象,只及於事物的表面,而不能達到事物的內在本質。本能和直覺(也是一種本能)可以把握事物或宇宙的內在本質,即活生生的生命(綿延)。本書提出的思想,本世紀初在西方曾風靡一時,對後來許多哲學派別有很大影響。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創化論 相關視頻

樓宇烈:中醫是一種生命哲學
生命使得哲學經典,哲學要讓生命升華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2.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