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順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順元
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出生 1903年
山東博興
逝世 1996年2月14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十三大特邀代表

劉順元山東博興人。192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英文系。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 曾任中共山東省博興縣委創始人,中共濟寧縣委書記,是當時"山東八大共黨頭目之一"。

1932年任上海中共中央支部檢查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委滬西區巡視員,中共陝南特委書記兼中共陝西省委書記。

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上任中途因上海中共中央遭破壞,在山海關交通站接中央電報半路折返上海黨中央),中共中央長江局組織部幹部組組長(在博古,黃文杰同志指導下,代理長江局組織部日常工作),協助陶鑄同志在湖北應城湯池組建抗日幹部學校。

中共長江局皖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原局蘇皖省委書記,新四軍第二師淮南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政治委員(對內稱路東軍區)新四軍淮南(蘇皖邊)軍區政治委員。

中共華中局管轄兩個戰略區的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的淮南區黨委副書記、中共旅大地委第二書記(當時沒有設立第一書記)兼關東公署副主席(主席遲子祥由蘇軍指定)、中共濟南特別市市委書記,參加華東局領導班子。

兼濟南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司令員袁仲賢,第一副司令袁也烈)。建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計劃局副局長,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饒漱石兼部長),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代理第一書記,中共江蘇省委書記處常務書記。

中共中央上海中央局委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江蘇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中紀委副書記。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十三大特邀代表,中顧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2]

基本信息

劉順元(1903~1996),原名王學博,山東省博興縣興福鎮城王村人。

簡介

劉順元同志1903年10月誕生於山東省博興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形成了強烈的愛國思想,追求救國真理,投身進步活動。1919年,年僅16歲的劉順元同志在中學讀書期間,受"五四"運動的影響,

籌組"青州中等學校學生聯合會",積極參加抵制日貨,反對奸商,反對賣國條約的愛國活動。

1924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英國文學系讀書,在校期間,受到民主主義思想的薰陶和國共合作率師北伐的鼓舞,於192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8年大學畢業後回山東省博興縣,在共產黨領導的南方農民運動的影響下,劉順元同志團結一大批進步青年,開展轟轟烈烈的反惡霸、打土豪的農民運動,發展農民協會會員近萬人,鎮壓了一批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被國民黨解除了縣黨部常務委員職務並懸賞捉拿。

1930年,對國民黨已經失望的劉順元同志去濟南市第一女子中學教書,開始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信仰共產主義。1931年5月,在革命處於低潮、白色恐怖籠罩全國的嚴峻形勢下,經當時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周恩來同志批准,劉順元同志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

履歷

1931年至1936年

1931年至1936年,劉順元同志先後任中共濟寧持別支部書記 兼山東省立七中(濟寧一中前身)訓育處主任,中共博興縣委委員,中共中央支部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共江蘇省委滬西巡視員,中共陝南特委書記,中共上海局組織部幹事等職。

他在博興舉辦師範講習所,傳授馬克思主義,發展黨員,培養幹部,為博興武裝暴動奠定了基礎。

他參與組織領導了上海工運、陝南遊擊戰爭和兵運工作,在漢江兩岸迅速恢復了黨的組織,建立起一支力量較強的黨的武裝,並與西北軍楊虎城部達成互不侵犯協定,為這一地區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工作和聯合抗戰局面的形成,打下一定基礎。

在此期間,劉順元同志先後三次於濟寧、上海等地被捕入獄。他面對敵人的殘酷折磨和勸降利誘,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堅持與敵人開展頑強機智的獄中鬥爭,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表現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氣節。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第二次合作。被關押於南京國民黨中央軍人監獄的劉順元同志經中共代表團營救獲釋。

出獄後即恢復黨籍,擔任中共代表團幹部審查組組長,負責出獄幹部的審查工作。他與王鶴壽等同志一起,本着對黨、對同志高度負責的精神,先後接待和審查出獄幹部一千多名,將一大批同志送赴延安,成為以後開闢各個抗日根據地的一支中堅力量。

1937年10月,劉順元同志去漢口,任中共中央長江局組織部幹事,並協助陶鑄同志在湖北應城縣開辦"抗大"式幹部訓練班。

1938年6月,為配合新四軍深入華中敵後建立根據地,由長江局派赴安徽地區,此後歷任中共安徽工委組織部長、書記,皖東工委書記,蘇皖省委書記,淮南津浦路西省委書記,淮南津浦路東省委書記,淮南區黨委副書記、新四軍淮南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政治委員、淮南津浦路東參議會議長。

他在劉少奇等同志直接領導下,放手發動和依靠群眾,團結一切擁護抗日的開明士紳,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和工農青婦等抗敵協會,摧毀敵偽政權,粉碎日偽軍掃蕩和敵頑夾擊,培養勞動模範,開展大生產運動,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為建立、鞏固和壯大淮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所創造的經驗,得到上級的高度評價。

在他和其他同志共同努力下,淮南根據地不斷壯大,直逼南京城下。黨的中原局、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也長期駐紮在這一地區。他與淮南根據地的人民建立和保持了血肉聯繫,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衷心愛戴。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劉順元同志先後奉調去東北、濟南工作。他參加了建立東北根據地的鬥爭,曾任中共遼東省委副書記,旅大地委第二書記兼關東公署副主席。

他帶領群眾接收日偽敵產,打擊頑固勢力,努力恢復生產,開辦軍工企業,逐步把旅大建設成我黨在東北的一個重要基地,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戰爭。

他對當時駐旅大蘇軍的大國沙文主義和擾民行徑,公開表示了強烈不滿,針鋒相對地批評和抵制蘇方對我黨內部事務的粗暴干預和對我民族利益的損害。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敢於維護我黨獨立自主的原則立場,與大國沙文主義進行鬥爭,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骨氣和一個愛國主義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劉順元同志因此事被迫離開東北後,於1948年3月被中央任命為華東局宣傳部長。

1948年9月,與曾山、譚震林同志共同負責接管全國第一個獲得解放的大城市濟南,任濟南特別市委書記、濟南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

他參與制訂和執行了一系列正確措施,迅速安定了社會秩序,使以生產為中心的各項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軌。濟南接管工作的十條經驗,為我軍順利接管其他大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

建國初期

1949年7月,由於劉順元同志在工作中抵制當時山東分局負責人康生的許多錯誤決定和兩面派作風,康生利用旅大事件和蘇方影響,污衊劉順元同志為反蘇分子,將他排擠出濟南市委的領導崗位。

之後至1954年,劉順元同志先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規劃局副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秘書長,人事部副部長,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等職。他坦然對待自己的職務變動,顧全大局,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做好工作。

1954年至1966年

1954年至1966年,劉順元同志歷任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代理第一書記,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他是黨的八大代表。

在領導工作中,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實踐,結合本地實際貫徹執行黨中央確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務實的工作作風,為我省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忘我工作,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他長期分管農村工作,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水利建設,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與農村幹部群眾同甘共苦,並與小麥專家金善寶、勞動模範陳永康等共同研究糧食增產措施。

他還提倡各級幹部種高產創業實驗田,自己也親手試種棉花。他曾長時間帶領幹部群眾奮戰在水利建設第一線,為我省水利骨幹工程的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

在共產風盛行的時候,他堅持獨立思考,較早意識到經濟建設一定要尊重科學,量力而行,反對不顧現實條件的急於求成,抵制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左"的錯誤。

針對一些地方搞浮誇的嚴重狀況,他及時建議省委採取果斷措施加以處理,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他敢於講真話,向上匯報真實情況和真實想法,表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的科學精神和共產黨人勇于堅持真理的高尚品質。

在江蘇的反右派鬥爭中,他和省委其他主要領導同志一起,慎重把握政策尺度,不搞擴大化,盡力保護幹部和知識分子。他敢於旗幟鮮明地反對林彪搞空頭政治和製造個人迷信,曾針鋒相對地批駁說,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工作必須與經濟工作相結合,不能割裂開來,本末倒置。

他還基於個人對黨內生活和經濟建設中經驗教訓的思考,給江蘇理論、新聞界的同志闡述了自己對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看法。

他的一系列正確觀點,深刻地教育影響了江蘇一大批幹部。他不顧個人安危的直抒胸臆,也使他幾度面臨被打成"右傾"的危境,由於當時省委主要領導同志的保護,才免遭厄運。

"文革"期間

"文革"期間,劉順元同志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喪失自由達七年之久。

在被監禁的惡劣環境下,他不屈不撓,與林彪、"四人幫"及其爪牙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堅決拒絕為打倒一些老革命家作偽證,並以南京中共代表團審干組長的身份,證明了許多老同志的清白。

面對嚴刑逼供,他始終堅持不說假話,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和崇高氣節。

1973年底從"五七"幹校回南京後,他出於對"四人幫"倒行逆施的強烈不滿,閉門謝客,潛心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僅列寧全集就通讀了兩遍,並聯繫實際,研究和思考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現實問題。

粉碎"四人幫"以後

粉碎"四人幫"以後,劉順元同志恢復工作,先後擔任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浙江省委顧問,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他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十四大特邀列席代表。他衷心擁護、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積極參加和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堅決抵制"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為解放思想、撥亂反正,徹底否定文革,端正黨風,進行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大聲疾呼,全力投入新的工作。

在擔任中紀委副書記期間,為平反冤假錯案、落實政策以及加強黨風建設,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根據中央的決定,以高度的正義感和責任感,參與了為劉少奇、瞿秋白、陶鑄等同志的重大冤案平反的具體工作,並為中央作出平反決定提供了確切證據。

他還參與領導了審理林彪反黨集團案件,參與制訂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重要文件。他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建立幹部退休制度、實現幹部新老交替的重要決策,是黨內率先主動向中央提出離職休息申請的老幹部之一。

1982年退居二線後,他回到工作多年的江蘇定居。他十分關心我省的經濟建設、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支持省委領導班子放手開展工作。

他雖然年事已高,仍時刻關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每日手不釋卷,看書學習,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他十分關心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鼓勵廣大青年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經常找學有心得的青年人來促膝相談,加以勉勵和扶持,他曾欣然為《江蘇青年》雜誌題詞:"為民主,為科學,為振興中華,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他還抱病撰寫了《劉少奇在皖東敵後》、《獄中簡記》等紀念文章和回憶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面對國際風雲變幻,他堅信中國社會主義和國際共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堅決擁護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堅信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關心着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全人類的共產主義事業充滿必勝信心。1996年2月1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3歲。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劉順元同志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頑強奮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曲折坎坷而又光輝照人的一生。

他非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和愛護知識分子,一貫關心知識界、理論界的工作。

他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注重下基層調查研究,工作作風深入踏實。他歷來崇尚儉樸,嚴於自律,廉潔奉公,生活簡單樸素,從不追求物質享受,對家屬子女要求嚴格,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本色。

他具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身處逆境不屈不撓,幾度坎坷初衷不改,晚年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劉順元同志的高風亮節,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

參考來源

  1. 劉順元 ,搜狐
  2. 劉順元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