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長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長卿

劉長卿 (大約西元726年 ~大約西元786年 ),唐德宗時期隨州刺史。[1],中國唐代詩人。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綜合看來約生於西元709-西元725年間,逝於 西元-西元790年左右。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人物生平

劉長卿為[3]年輕時在嵩山念書,西元742-746年(唐玄宗天寶)間登進士第。一說 西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劉長卿可能才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便爆發安史之亂了。《新唐詩·藝文志》中略有記載。其詩則馳名上元、寶應間。《新唐詩·秦系傳》云:(秦系)與劉長卿善,以詩相贈答。權德輿曰:「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所謂五言,當是指他的近體詩。當時或以錢(起)、郎、劉、李並稱。他卻說:「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見范攄《雲溪友議》}可見其自負,也未免倨傲。他的詩多寫幽寒孤寂之境,又善以描寫荒村水鄉,著名的如【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據傳璇琮先生(劉長卿事跡考辯)所考,劉長卿卒年當在德宗貞元二年至七年間。

西元756年,唐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

西元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

西元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但劉長卿並未到南巴實際任職。

西元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蘇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這時江南剛經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

西元770年(唐代宗大曆五年)以後,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

西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

西元784年(興元元年)和西元785年(貞元元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期間離開隨州。

劉長卿離開隨州後,大約流寓江州,晚歲入淮南節度使幕。約卒於西元788年(唐貞元四年)前後。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亂後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如《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蒼涼沉鬱。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五律簡練渾括,於深密中見清秀。如《新年作》《岳陽館中望洞庭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海鹽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細雨濕衣看不見 ,閒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長沙過賈誼宅》)。五絕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送靈澈上人》,以白描取勝,饒有韻致。但他的大部分詩內容單薄,境界狹窄,缺少變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坎坷經歷

劉長卿年輕時在嵩山讀書,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在開元十四載(西元755年)他可能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安史之亂就爆發了。西元754年,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至德三載(西元758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上元元年(西元760年)春,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離開蘇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餘干,與大詩人李白相遇,「誰憐此別悲歡異,萬里青山送逐臣。」(《將赴南巴至餘干別李十二》)李白當時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還,而自己將遠行嶺外。其實,劉長卿終於沒有到南巴任職。次年(西元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蘇州接受「重推」。後來數年宦海浮沉,終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卷二這樣說:「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上元二年(西元761年)從南巴返回,旅居江浙。這時江南剛經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劉長卿有詩紀其事:「空庭客至逢搖落,舊邑人稀經亂離。」(《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代宗大曆五年(西元770年)以後,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德宗建中二年(西元781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興元元年(西元784年)和貞元元年(西元785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時離開隨州。

劉長卿曾兩次遭到貶謫,旅居各地期間多次遭到戰亂,因此他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亂以後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當苗稅充百官俸祿》),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蒼涼沉鬱,內容具有時代特徵。

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詡為「五言長城」(權德輿《秦征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他的集子10卷,《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同。據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有《唐劉隨州詩集》11卷,為明翻宋本,詩10卷,文1卷。現在通行的如《畿輔叢書》本的《劉隨州集》,《四部叢刊》本的《劉隨州文集》,都為這種11卷本。《全唐詩》編錄其詩為5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史籍記載

《舊唐書》、《新唐書》並沒有劉長卿的專門傳記,現較早文獻中可見其事跡者,多散見於《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二六、《唐才子傳》卷二等處。

《新唐書》志第五十.藝文四:

《劉長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辨之者,除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

《唐詩紀事》卷二十六.「劉長卿」條:

劉長卿,字文房,至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轉運留後、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之辨者,除睦州司馬,終隋州刺史。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皇甫湜云:「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同書「章八元」條:《酬劉長卿月夜》云:「夜涼河漢白,卷箔出南軒。過月鴻爭遠,辭枝葉暗翻。獨謠聞麗曲,緩步接清言。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劉長卿云:「貧家唯好月,空愧子猷過。」

同書「李穆」條:李穆,劉長卿之婿也。詩寄劉云:「處處雲山無盡時,桐廬南望轉參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遲。」時劉在新安郡。劉答云:「孤舟相訪自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欲掃柴門迎客遠,青苔黃葉滿貧家。」長卿又送穆詩云:「渡口發梅花,山中動泉脈。蕪城春草生,君作揚州客。」「雁還空渚在,人去落湖翻。」

同書「韋應物」條:應物性高潔,所在焚香掃地而坐。惟顧況、劉長卿、邱丹、秦系、皎然之儔,得廁賓列,與之酬唱。

《唐才子傳》卷二「劉長卿」條: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少居嵩山讀書,後移家來鄱陽最久。開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至德中,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嶽鄂轉運留後。觀察使吳仲孺誣奏,非罪系姑蘇獄,久之,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辯之者,量移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詩調雅暢,甚能煉飾。其自賦,傷而不怨,足以發揮風雅。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長卿嘗謂:「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余並驅。」每題詩不言姓,但書「長卿」,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灞陵碧澗有別業。今集詩賦文等傳世。淮南李穆,有清才,公之婿也。

參考資料

  1. 劉長卿,查字典,2015-04-03
  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國最美詩詞網,2015-09-16
  3. 劉長卿,查字典,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