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劉勝金縷玉衣

劉勝金縷玉衣西漢文物,1968年出土於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金縷玉衣全長1.88米,以金絲編綴岫巖玉片製成。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分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五部分。上衣所用玉質瑩潤,呈綠色。下身則為灰白和淡黃色。玉衣頭罩下還有鎏金鑲玉銅枕。

目錄

基本內容

通長188厘米。玉片有綠色、灰白色、淡黃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塊,金絲重1.1千克。用金絲將玉片編綴成人形,頭部由頭罩、臉蓋組成,上身由前後衣片、左右袖筒及左右手套組成,下身由左右褲筒及左右足套組成,皆能分開。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耳、口琀,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劃、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似人之體型。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的殮服,按等級分為金縷、銀縷、銅縷三等。皇帝的玉衣用金縷。中山靖王劉勝是諸侯王,也使用了金縷玉衣。出土時,衣內僅見幾枚牙齒琺瑯外殼和一些粉末狀骨渣[1]。故玉衣和九竅塞並未能保存屍體不朽。

金縷玉衣的發掘

我國目前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縷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國內外的考古界。

由於金縷玉衣象徵着帝王貴族的身份,有非常嚴格的制工藝要求,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的「 東園」。這裡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料、鑽孔、拋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再用金線相連。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用金縷玉衣作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愿,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盜。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解放以來,漢墓中所發現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其中河北省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二件、定縣西漢中山孝王劉興的一件、江蘇省徐州東漢彭城靖王劉恭的一件、 安徽省亳縣東漢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經完全復原。以滿城漢墓的二件為例,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絲重1100克[2],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 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

視頻

劉勝金縷玉衣 相關視頻

漢代中山靖王劉勝所陪葬的金縷玉衣,由2498片玉片製成,無價之寶
探秘商丘博物館鎮館之寶——漢代金縷玉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