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伯溫進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伯溫進諫,民間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劉伯溫


朱元璋登基不久,準備封賞立下汗馬功勞的文臣武將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可是,他想了想倒是有點為難:功臣有數,革命而沾親帶故的七親六戚卻多如牛一毛一,要是每個人都封他個官職,不就成了無功受祿、濫竽充數嗎?要是不封親戚朋友為官,人家背後又會說三道四,講朱元璋當了皇帝便六親不認,再說面子上也過意不去。為此,明太祖舉棋不定,悶悶不樂。


軍師劉伯溫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進諫,於是畫了一個身材魁偉的大丈夫,頭上豎着一束束亂得如麻的頭髮,每束頭髮上都項着一項小帽子。畫畢,敬獻給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細細觀賞,百思不解畫中含意。想了一夜,終於恍然大悟。 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見劉伯溫,笑道:「家卿此畫進諫得好,朕即採納。」


從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親朋戚友為官了。


你知道劉伯溫那幅畫的奧妙所在嗎?


謎底:劉伯溫那幅畫寓意:冠(官)多發(法)亂。


註: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


元至順年間,劉基舉進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朱元璋即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曾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次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只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時贈太師,諡號"文成"。


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天下,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在中國民間,也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參考資料 

  1. 進諫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