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一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一止

劉一止(1078~1160)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給事中,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為文敏捷,博學多才,其詩為呂本中、陳與義所嘆賞。有《苕溪集》。[1]

人物簡介

劉一止,七歲能文,試太學,有司欲舉其兼代官職,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監秀州都酒務,遷越州教授、參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

宋紹興初,召試館職,宋高宗大為稱賞。紹興間,歷秘書省校書郎,監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無自得地說:「朕親擢也」,在官期間,極陳堂吏、宦官參政之弊,終為人所忌恨,以言事罷,主管台州崇道觀。起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又以言事罷,後被罷為提舉江州太平觀,進敷文閣待制。一止以忤秦檜,兩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邁慢上,被削職。秦檜死,召至國門,以病不能拜任,力辭,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據《行狀》,《宋史》本傳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傳世。事見《苕溪集》卷五四《閣學劉公行狀》,《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著述名錄

劉一止詩,自成一家,呂本中、陳與義讀後嘆道:「語不自人間來也。」劉一止的詞題材廣泛,主要包括羈旅行役、紀行詠懷、酬唱離別等方面。他的詞作藝術性很強,擅於融情於景,化用前人詩句及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語言淺切明暢、工致典雅,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曾以一首《喜遷鶯·曉行》詞在當時獲得「劉曉行「之美譽。著有《類稿》50卷。以清擁萬堂《苕溪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朱祖謀跋本(簡稱朱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存此42首。

代表作品

詩作

【小齋即事】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冥冥寒食雨】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誰親?泉亂如爭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長剌促,老氣尚輪囷。不負年年債,清詩斷送春。

【訪石林】

山行不用瘦藤扶,度石穿雲意自徐。夜過西岩投宿處,滿身風露竹扶疏。

詞作

【喜遷鶯·曉行】

曉光催角。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

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

追念,人別後,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翠幌嬌深,曲屏香暖,爭念歲寒飄泊。

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著。這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宋史文載

劉一止,字行簡,湖州歸安人。七歲能屬文,試太學,有司欲舉八行,一止曰:「行者士之常。」不就。登進士第,為越州教授。參知政事李邴薦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

紹興初,召試館職,其略曰:「事不克濟者,患在不為,不患其難,聖人不畏多難,以因難而圖事耳。如其不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敵國自屈,盜賊自平,有是哉?」高宗稱善,且諭近臣以所言剴切知治道,欲驟用,執政不樂,除秘書省校書郎。考兩浙類試,以科舉方變,欲得通時務者,同列皆患無其人,一止出一卷曰:「是宜為首。」啟號乃張九成也,眾皆厭服。

遷監察御史。上疏謂:「天下之治,眾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敗之而有餘,君子雖眾道則孤,小人雖寡勢易蔓,不加察,則小人伺隙而入以敗政矣。」又言:「陛下憫宿蠹未除,頹綱未振,民困財竭,故置司講究,然未聞有所施行,得無有以疑似之說欺陛下,曰『如此將失人心』。夫所謂失人心者,必刑政之苛,賦役之多,好惡之不公,賞罰之不明;若皆無是,則所失者小人之心耳,何病焉。」

時庶事草創,有司以吏所省記為法,吏並緣為奸,一止曰:「法令具在,吏猶得舞文,矧一切聽其省記,所欲與則陳與例,欲奪則陳奪例,與奪在其牙頰,患可勝言哉!請以省記之文刊定頒行,庶幾絕奸吏弄法受賕之弊。」從之。逾年而書成。

秦檜請置修政局,一止言:「宣王內修政事,修其外攘之政而已。今之所修,特簿書獄訟,官吏遷降,土木營建之務,未見所當急也。」又謂:「人才進用太遽,仕者或不由銓選,朝士入而不出,外官雖有異能,不見召用,非軍事而起復,皆幸門不塞之故。請選近臣曉財利者,仿劉晏法,瀕江置司以制國用,鄉村置義倉以備水旱,增重監司之選。」後多採用其言。

遷起居郎。奏事,帝迎語曰:「朕親擢也,繇六察遷二史,祖宗時有幾?」一止謝:「先朝惟張澄、李梲耳。」因極陳堂吏宦官之蠹,執政植私黨,無憂國心。翌日罷,主管台州崇道觀。

召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為秘書少監,復除起居郎,擢中書舍人兼侍講。莫將賜出身除起居郎,一止奏:「將以上書助和議,驟自太府丞綴從班,前此未有,臣乃與將同命,願並臣罷之。」不報。

遷給事中。徐偉達者,嘗事張邦昌為郎,得知池州,一止言:「偉達既仕偽廷,今付以郡,無以示天下。」孟忠厚乞試郡,一止言:「後族業文如忠厚雖可為郡,他日有援例者,何以卻之?」汪伯彥知宣州入覲,詔以元帥府舊人,特依見任執政給奉,一止言:「伯彥誤國之罪,天下共知,以郡守而例執政,殆與異時非待制而視待制,非兩府而視兩府者類矣。」帝皆為罷之,於凡貴近之請,雖小事亦論執不置。御史中丞廖剛謂其僚曰:「台當有言者,皆為劉君先矣。」

居瑣闥百餘日,繳奏不已,用事者始忌,奏:「一止同周葵薦呂廣問,迎合李光。」罷,提舉江州太平觀。進敷文閣待制。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落職,罷祠。後八年,請老,復職,致仕。秦檜死,召至國門,以病不能拜,力辭,進直學士,致仕。卒年八十三。

一止沖澹寡慾,嘗誨其子曰:「吾平生通塞,聽於自然,唯機械不生,故方寸自有樂地。」博學無不通,為文不事纖刻,制誥坦明有體,書詔一日數十輒辦,嘗言:「訓誥者,賞善罰惡詞也,豈過情溢美、怒鄰罵坐之為哉。」其草顏魯公孫特命官制甚偉,帝嘆賞,為手書之。詩自成家,呂本中、陳與義讀之曰:「語不自人間來也。」有類稿五十卷。子巒、嶅,從弟寧止。

參考文獻

  1. 劉一止. [20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