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電子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分子電子學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分子電子學研究的是分子水平上的電子學,其目標是用單個分子、超分子或分子簇代替硅基半導體晶體管等固體電子學元件組裝邏輯電路,乃至組裝完整的分子計算機。它的研究內容包括各種分子電子器件的合成、性能測試以及如何將它們組裝在一起以實現一定的邏輯功能。同傳統的固體電子學相比,分子電子學有着強大的優勢。
現行的微電子加工工藝在10 年以後將接近發展的極限,線寬的不斷縮小將使得固體電子器件不再遵從傳統的運行規律;同時,線寬縮小也使得加工成本不斷增加。分子電子學有望解決這些問題。在奔騰電腦芯片中1cm2的面積上可以集成107~108個電子元件,而分子電子學允許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集成1014個單分子電子元件[1],集成度的提高將使運算速度極大的提高。同時,由於分子電子學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組裝邏輯電路,所使用的元件是通過化學反應大批量合成的,所以生產成本與傳統的光刻方法相比將大大縮減。為了搶奪未來科技的制高點,許多發達國家都制定了發展納米電子學和分子電子學的專項計劃,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時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2001年12月21日,美國《科學》雜誌將分子電子學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評為2001年十大科技進展之首。
分子導線
同現行的以硅基半導體為基礎的微電子學一樣,分子導線、分子開關、分子整流器和分子場效應管也是構成分子電子學的基本器件. 其中有效的分子導線是實現分子器件的關鍵單元. 分子導線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①導電; ②有一個確定的長度; ③含有能夠連接到系統單元的連接點; ④允許在其端點進行氧化還原反應; ⑤與周圍絕緣以阻止電子的任意傳輸. 研究的分子導線多是具有大Π共軛體系的有機分子長鏈. Tour 所描述的方法可用來合成各種有確定長度的分子導線 . 在這種方法中,分子的長度在每一步反應中都成倍增長;並且,由於產物的鏈長總是比原料增加一倍,所以很容易分離提純. 得到所需的長度後,還可在分子的末端加上某些可以起到鱷魚夾作用的基團(如SH 等) ,以便同金屬電極或其它功能分子連接.
使用兩端都帶有活性基團的初始反應物,分子鏈可以同時向兩個方向生長. 這種方法允許在分子導線中插入不同的功能單元以實現特定的功能.當分子導線中含有不同的結構單元而形成分子節時,其I - V 曲線是非線性的.具有大Π共軛體系的卟啉環是構造分子導線的理想單元. Anderson 曾以卟啉環為基本單元合成鏈狀共軛結構,以卟啉為中心功能單元,兩端帶有鱷魚夾的分子導線也已合成出來. 最近,Tsuda 等報道了共軛的帶狀卟啉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其中的卟啉單元之間以三個單鍵相連,所有的卟啉環都處在同一面上,隨鏈長的增加,聚合物的紫外- 可見- 近紅外光譜吸收峰發生紅移,丟失一個電子的氧化電勢也隨之降低,說明其共軛程度增加. 這些性質都表明這種低聚物將是極有前景的分子導線.然而必須提及的是,與分子導線的合成相比,其導電性能的測試難度則要大得多. Bumm等人用STM測量了分布在不導電的十二硫醇自組裝單層膜中的4 - (4 - 苯乙炔基) 苯乙炔基苯硫醇衍生物單分子的導電性. 被測分子進入到十二硫醇自組裝單層膜的「晶界」中,並通過S 原子吸附在基片上,不同的被測分子之間被不導電的十二硫醇隔開,相互之間不會產生影響. 由於被測分子是高出十二硫醇分子膜的,通過STM 可以確定被測分子的確切位置,從而可以測量其電學性質. 測量結果表明,被測分子確實要比十二硫醇的導電率高得多.在另一篇報道中, Reed 等將單分子的電流更精確地測量出來. 實驗者將一根金線浸泡在1 ,4 -苯二硫醇的THF 溶液里,金線的表面將吸附一層該分子的SAM,緩慢拉伸金線,並最終使其斷裂,於是便產生兩個靠得很近的針尖,操縱針尖緩慢靠近,直到有一個1 ,4 - 苯二硫醇分子跨接到兩個針尖之間,然後便可以測量它的導電性質了. 測試表明,一個1 ,4 - 苯二硫醇分子可以允許0. 1mA 的電流通過.
分子開關
分子開關是指一種具有雙穩態的分子,通過施加一定的影響,如光照、氧化還原、酸鹼性的改變等,分子可以在兩種狀態之間進行可逆轉換,這兩種狀態由於電阻的高低不同而對應於電路的通斷.輪烷和索烴是人們研究較多的兩類雙穩態分子. 輪烷由一個環狀的部分和一個棒狀的部分組成,環可以以棒為軸進行旋轉或沿棒的方向滑動,棒的兩端帶有位阻較大的集團可以阻止環的脫落. 若在棒上引入兩個不同的位點,當環停留於這兩個不同的位點時,就對應了兩種不同的狀態. 電化學或化學環境誘導的輪烷分子開關早已報道.索烴由兩個套在一起的環組成,兩個環之間可以發生轉動. 在其中的一個環上引入不同的位點,同樣可以構成雙穩態分子開關. Collier 等人在2000年的一篇報道中 ,將一種具有雙穩態的索烴組裝為LB 膜,並夾在兩個電極之間,在±2V 電壓作用下,索烴分子膜可以進行可逆的開關. 開關打開時,電路可以在0. 1V 電壓下導通,而在開關關閉時,電路不能在0. 1V 電壓下導通.
分子整流器與場效應晶體管
可以說分子電子學的起源便是1974 年Aviram和Ratner 關於分子整流器設想的提出. 他們描述了由有機電子給體和受體橋連而成的分子耦合在兩個金屬電極之間時,其I - V 曲線與通常的電子整流器相類似. 1993 年,Ashwell 等人利用LB 膜技術以有機材料做成只有幾個分子厚的薄層,能像整流器那樣,只允許電流單方向流動,並從實驗上證明了這種整流器的本質來源於分子作用. 中科院化學所劉雲圻等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電子給體( - NH2 , - t -butyl 等) 和電子受體( - NO2 ,CN 等) 的不對稱酞菁,將它們組裝為LB 膜,並利用STM 技術測量了它們的I - V 曲線 ,證實了該類單酞菁分子也具有整流器的性質.場效應晶體管(FET) 可以說是計算機中最關鍵的元器件,它不僅具備開關的功能,還必須具備增益的功能,以維持電路中電信號正常的電平. 但是,由於場效應晶體管需要有三個終端,所以很難將器件做到分子水平. 人們首先在碳納米管方面獲得了突破,製成了由單個碳納米管構成的場效應管 ,進而隨着電極製作技術的發展 ,人們又製成了由單個C60分子構成的場效應管 ,最近,又有兩例單分子場效應管見諸報道 . 這兩則報道之一描述了一個中心離子為Co 的配合物分子連接在兩個相隔1~2 nm 的金電極之間構成的場效應管,另一則報道則是一個含有兩個V 離子的配合物分子連接在兩個金電極之間構成的. 這兩種場效應管都可以通過調節門電極的電壓改變導電機理,從而改變電導率.
分子電路
分子電子學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將分子器件組裝為邏輯電路並與宏觀世界相連接. 納米管和納米線由於它們的長度相對較長因而比較容易進行組裝,所以人們首先用納米線和納米管成功組裝了有一定複雜程度的邏輯電路. 進而,人們組裝了包含有機分子的邏輯電路. 這種可以作為存儲器的電路使用了微流體技術. 使用這種技術可以得到由多根納米管組成的平行陣列,然後在這一層納米管上面可以附上一層具有分子開關功能的單分子膜,再用微流體技術在垂直於底層納米管的方向上沉積一層納米管. 這樣,在每一個上下兩根納米管的交叉點上都有一束有機分子將兩根納米管連在一起. 所用的有機分子可以用作分子開關,整個器件便可以用作可進行尋址的存儲器.
參考文獻
- ↑ 日文是怎麼來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漢文,改換成他們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與漢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國人看它如天書,俄羅斯人卻如數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