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淨蓮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淨蓮寺

中文名稱;淨蓮寺

原名;開元寺

占地;2500平米

地點;黔西縣城東郊的東山半山上


淨蓮寺(原名開元寺、玉皇閣),坐落在黔西縣城東郊的東山半山上,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是神話傳話中的"十柏禪房",黔西八大景點之一。 東山,是獅子山的聯脈部份,縣城環抱在群山之中,自古流傳"九獅鬧蓮城"的佳話。淨蓮寺就建在回頭獅子口中,好似雄獅咀里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古樸典雅的圖案,精緻形象的雕塑,凝結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這裡氣勢雄偉,群峰相峙,流水繞寺,水綠如碧。寺廟周圍古樹參天,銀柏猶存。至今寺前還保留着一棵三百年前的銀杏樹,現在仍枝葉繁茂,白果滿樹。站在寺前遠眺城景,寬闊的水泥路上行人車輛穿梭不息,飽覽城郊的自然景色和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貴州省

據歷史記載,貴州畢節市黔西縣淨蓮寺的前身系開元寺,清朝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開山祖師鐵舌和尚在此建寺,距今(2013年)347年。他晚年傳給弟子歸印,智永和尚。鐵舌和尚園寂後,安葬在左側山上,至今碑記尚存。清朝乾隆年間寺址上建了玉皇閣,於是人們便把開元寺稱叫玉皇閣。民國以來,開元寺歷經年代久遠世事滄桑,廟閣已被毀壞殆盡。直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該寺才得已修復。1993年黔靈山弘福寺慧海大和尚親臨黔西視察,將恢復後的寺名取名為"淨蓮寺"。 淨蓮寺主體工程---大雄寶殿、正門對聯文筆剛柔相濟:"翠柏候佳賓參觀東山大雄殿、銀杏迎貴客朝仰淨蓮從佛容"。殿內塑有如來佛、文殊、普賢、西方三聖、十八羅漢二十八尊佛像。殿前塑有濟公和尚、玉佛、韋馱等神像。神像神態各異,形象自然,栩栩如生。寶殿東側下面建有平房一幢三間。

山西省

陝西忻州市忻府區曹張鄉令狐莊村村內保存有五嶽廟一座,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屬省級文物。村北新建淨蓮寺一座,氣勢宏偉,占地約5000平方米,寺內建有大雄寶殿藏經閣等,於2009年開工舉建萬佛塔一座,建成後,塔身高達56米,是旅遊、休閒、觀光之勝地。

湖北省

概況

神農架古老、神秘,具有宗教傳播的廣泛基礎。唐代的時候,這裡就寺廟林立。著名的陽日灣淨蓮寺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

陽日灣,位於松柏鎮以東23.5公里。由於這裡地勢開闊平坦,日照時間較長,故得名陽日灣。陽日灣海拔460米,周圍青山逶迤,綠水蜿蜒。關門河、鑼溪河、鼓水河均在此交匯。由于山灣水曲,地名多帶灣字。如關門河南岸有後灣、吳家灣、小蛇灣;北岸有錢家灣、大灣、寺灣、沙灣、李傳灣、窯灣等。真可謂大灣套小灣,灣中有灣,一灣接一灣,灣灣相連。

人們都知道,古代居民總是尋找氣候溫暖,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由於陽日灣地肥水美,氣候適宜,交通便利,因而古人在此活動頻繁,留下很多歷史遺存。在樂意村出土的石斧等遺物,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

現狀

鎮北的山灣,有一座古剎--淨蓮寺,故此處名曰寺灣。灣以古寺而得名,寺以灣美而取勝。寺灣三面環山,居中一條金鳳鈴,灣前獨生一圓形山包,恰似二龍戲珠。淨蓮寺座落在金鳳鈴下,這座古寺始建於唐代,有1000多年的歷史。初建時規模宏大,後毀壞又經多次修補,直至明清仍保存較好,後因一場大火,致使千年之古蹟化為灰燼(據傳因寺內和尚拐騙民女,被官府查獲將寺廟燒毀)。

民國初年,由當地百姓捐資,在淨蓮寺古牆斷壁基礎上進行一次大的修復,後因戰亂,此廟又大部遭毀。[1]

1931年,賀龍同志率領紅三軍第七、八師挺進鄂西北,在房縣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房縣古水區第九鄉蘇維埃政府設在此廟。

淨蓮寺僅存前殿6間、後殿3間,後殿山牆上,順脊鑲嵌着二龍戲珠磚雕,呈人字形排列。中間隔牆各有一圓形門框,用大塊青磚砌拱,二龍戲珠磚雕和圖案繞門框嵌砌。古樸典雅的圖案,精緻形象的雕塑,凝結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1985年,農民在後殿右邊挖土建房時,挖出一高60厘米、寬55厘米、厚30厘米的磚雕龍頭,龍頭呈灰黑色,其形象具有豐滿、溫馴、優美、富麗的特色,刻畫細緻精巧,造形雄健威武。經古人員鑑定,認為此龍頭是出自唐代工匠之手的建築裝飾部件。這尊龍頭,為研究淨蓮寺早期建築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在淨蓮寺後殿門前地面,有一通斷裂的碑石,是民國8年(1919)年補修淨蓮寺時所刻,碑文記載:"灣鎮之陽有古寺,號淨蓮。其山聳而翠,其水灣而環,其徑亦曲而幽。是寺也,建自李唐,越宋而元而明,其間不無頹敗。幸歷朝多慈善家即廢即興,尚能恢復原狀。自前清以來,前殿迴廊概行毀壞,幾有廢而不舉之,眾適遇商民程君文發者,寄居斯鎖 心傷,不 將千百餘年之古蹟化為灰燼,緣竭 善者君子捐修,昌黎雲,莫為之前雖美 彰,為之後雖盛 傳後之人,有如文發諸君子 繼其盛者,采當亦頂禮不遑,適教授貴鎮囑予作文以記之,因不揣肖昧,特略述大概,以垂不朽云爾。"

淨蓮寺歷經千年,幾經興衰,如今雖面目全非,淪為民房,但它是神農架目前發現的有記載而始建最早的寺廟。

出寺灣,沿鼓水河而下500餘米,便至鼓水河與後河交匯處。在後河南岸,有一座清代的寺廟----萬壽宮,因是遷居於此的江西人所建,所以又名江西館。

萬壽宮初建時規模較大,但年久毀壞,現僅存殿堂1棟共3間,左間內牆嵌有高135厘米、寬70厘米的石碑一通,上刻有"陽日灣江西萬壽宮碑誌"字樣,為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廟時所刻。碑文記載:"房之南,山水頗奇,林木亦茂。而陽日灣距治百八十里,雖僻處鄉隅,然南走宜施,西通巴蜀,東下襄樊,亦四處之要道也。上則汾水出焉,舟楫可通,而鼓水來其左,鑼溪會於右,環流交入,濤聲相應。又其則關重嶂疊,水莫知其所出,但見煙光一片,佳氣四合,甚勝境也。故海內客商多至此焉,吾鄉之來此者,前後踵相接……。"碑文記載了陽日灣古來的地理、交通、商業等情況。由此看來,陽日灣自古便是一個交通方便、客商雲集之地。

漫長的歷史雖然一去不可復返,它的足跡卻遍布深山,追溯歷史的軌跡,了解神農架的古往今來,更能引起遊人"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興趣。

相關視頻

騎友緬懷革命先烈、騎行淨蓮寺忻口會戰遺址3

參考資料

  1. 淨蓮寺 , 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