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冼玉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冼玉清
出生 1895年1月10日
澳門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職業 詩人、畫家、文獻學家

冼玉清(1895年1月10日-1965年10月2日),祖籍廣東南海西樵,生於澳門。畫家,著名文獻學家,傑出詩人,嶺南第一位女博學家。為嶺南文化研究獻出畢生精力,在歷史文獻考據、鄉邦掌故溯源、詩詞書畫創作、金石叢帖鑑藏等方面功昭學林,被譽為"千百年來嶺南巾幗無人能出其右"的"不櫛進士"、"嶺南才女"。

個人簡介

冼玉清,別署碧琅玕館主、碧琅玕館主人,廣東南海人,被譽為"嶺南才女"。文史專家、書畫家,精傳統詩詞書畫,對發掘嶺南鄉土和佛教典籍貢獻卓著,一生未婚。幼居澳門,受業於名師陳子褒主辦的"灌根學塾",長達7年[1]。後入香港聖士提反女校進修英文,1918年轉學嶺南大學附中。在中學期間,曾因她學貫中西而由鍾榮光推薦,兼任附中低年級的國文、歷史教員。1920年她在附中畢業,考入嶺南大學中文系。1924年畢業後以成績優異留任國文系助教,繼升講師、副教授。1927年鍾榮光任嶺南大學教務長,又推薦她兼嶺大文物館(初稱博物館)館長,一直到1949年廣州解放。一生收藏圖書不懈,以廣東文獻為最,和徐信符交往頗密,輯有《南州書樓所藏廣東書目》。多次訪問廣東藏書家,如辛耀文潘明訓等;先後藏書萬餘冊,藏於"碧琅玕館"中。著述甚豐。

生平經歷

1895年1月10日生於澳門,幼年時代在香港度過,13歲即入私塾,隨名儒陳榮袞誦習文史長達6年,後考入香港聖士提女校專攻英文兩年。1917年,考入廣州嶺南大學,主修古典文學。1927年任嶺南大學國文系講師,後擢升副教授,講授駢文、文學概論。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學後,她又任中山大學文學系教授,兼任嶺南大學博物館館長達25年。

1955年,退離教職。

1956年,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1964年1月,前往香港探親、治病。

1964年8月立下遺囑:死後把遺下的現金、股票捐給政府。

1964年10月,以病重之身返回廣州。

1964年11月8日,寫信給廣東省政府領導,對捐贈一事鄭重說明"此事只系圈內人知道便了,切不可宣傳,更不可嘉獎"。

1965年10月2日,冼玉清因乳腺癌不治,病逝於羊城醫院,享年70歲。

教學生涯

1928年夏,冼玉清應燕京大學教務主任周鍾岐之邀,北游燕京[2]。適鍾榮光亦因事來到故都。由鍾介紹會晤曾任清廷駐藏大臣和駐英、法、美公使的張蔭棠,並參觀了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及長城等處,眼界為之大開。

翌年,鍾榮光為使冼玉清在嶺大安心教學,除晉升她為教授外,並破例撥給校園內"九家村"的一座房子給她。從此,冼在居住、潛修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照顧,這就是"碧琅玕館"的所在地。經過北游和陸續接觸名流、碩學、詩人、藝術家之後,冼玉清的學術修養日益深厚,她對學術研究的興趣更加濃郁。 冼玉清是一位非常勤奮的學人。偶然也參加雅集,尋幽訪古,但大都為了學術。她的大部分時間都埋頭工作。她從嶺大任教時起,先後兼任過前廣州市博物館顧問、廣州市政府文獻委員、勷勤大學教授、廣東通志館纂修、廣東文獻委員會顧問、《廣東文物》編纂委員、南京國史館協修,後來晉升為部聘一級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冼玉清繼續在嶺大任教。1952年,廣州各大學作院系調整後,嶺大併入中山大學,冼玉清轉任中山大學教授兼中山紀念室(後稱館)主任,1955年退休。1956年任廣東省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在任期間,多次到省內外參觀訪問,寫過不少歌頌社會主義的詩篇。1960年,她因病回澳門就醫,在澳親友都力勸她留下,但她毅然回穗,並將存款調返祖國。冼玉清一生儉樸,樂於助人,曾資助冼星海赴法國留學。 冼玉清終生未婚。冼玉清自稱"以事業為丈夫,以學校為家庭,以學生為兒女",終身不曾婚嫁。

個人著作

她畢生沉迷典籍,勤於著書立說,對中國古典文學有極深的造詣,特別在詩詞創作方面,卓然成家,有"廣東才女"之譽。解放前著有《碧琅玕館詩抄》多集。1949年出版《流離百詠》,這是她在抗戰時期顛沛流離中的憂時憤世之作。 她的主要著述是在學術研究和整理廣東文獻方面,學術著作不下300萬字。已出版的專著有《趙松雪書畫考》、《廣東印譜考》、《招子庸研究》、《更生記》、《廣東鑑藏家考》、《廣東女子藝文考》、《廣東叢貼敘錄》和《廣東文獻叢談》等。

人物事跡

與嶺南大學結緣

冼玉清在康樂園的歲月是從嶺南學校附中開始的。她晚年曾經回憶:"1916年父親又送我到香港讀書。香港終是花花世界,與我的性情不相宜。有一次父母帶我去廣州玩,參觀嶺大,我覺得這地方遠離市塵,真是藏修之所。於是轉入嶺大附中,一讀讀了兩年中學,四年大學。"冼玉清1918年入讀嶺南大學附中,1920年,冼玉清附中畢業直升嶺南大學國文系。1924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此間,她一直在附中兼任歷史國文教員。1925年新學期,冼氏被聘為嶺南大學國文系專任助教,並由此踏上艱辛的學術之途。冼玉清在嶺南大學曾得到過眾多前輩學人的獎掖,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鍾榮光與楊壽昌。鍾榮光是嶺南大學首任華人校長,與冼玉清之師陳子褒交情篤厚,十多年間學校的國文教育基本由子褒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主持。他對冼玉清更是關愛有加,1930年即撥一獨棟住宅與冼氏作碧琅玕館[3],1932年,32歲的冼玉清更被鍾榮光聘為嶺南大學文物館館長,在當時被廣為傳頌。 1927年,嶺南大學聘請時年61歲的教壇名宿楊壽昌主持國文教育。楊壽昌主持嶺南大學國學教育12年間,中文系老師少時不過三四人,多時也不過五六位,其中只有楊、冼二人教學位置不變。記者了解到,冼玉清的主要學術及創作成就是在嶺南大學時期完成的。她38歲時發表《元趙松雪之書畫》一文,在學術界贏得喝彩,此後學術研究及書畫、詩作均有精進。

晚年捐獻終生積蓄
冼玉清出生於富商家庭,小時頗為父母鍾愛,然而她於1920年進入嶺南大學時,卻是半工半讀。1950年前後,冼玉清經常往返於香港廣州之間,有人檢舉揭發她去香港送情報,她于思想改造運動中被迫交代,其父憐其孤苦無依,特地為其在香港銀行存了一筆養老的錢,她每月去香港,是去簽收銀行的利息。

冼玉清不是沒有錢,儉樸是她的生活方式。而同時她也樂於助人,該奉獻時捨得奉獻。記者採訪及查閱資料了解到,冼玉清有過不少捐助他人的故事,特別是她晚年將大部分遺產捐獻國家,更是讓人感動。冼玉清早年就曾資助冼星海赴法國留學,據說還是一筆不小的數目。1950年抗美援朝時,冼玉清曾認捐了一大批錢。1955年底,借着批判胡適資產階級唯心論、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及肅反運動,中山大學以思想保守、不肯參加政治學習為由,將冼玉清作退休處理[4]。同年香港有高校邀請其前往任教,月薪高達3000多元,但被其拒絕。

離開中大後,冼玉清曾任廣東省文史館副館長。冼玉清晚年患有乳腺腫瘤,1963年,她向廣東省委統戰部申請赴澳門、香港治病。在香港時,她將自己的財產作了處理,將其中的大部分近40萬港元捐給國內統戰部門,並聲明"此款是已出之物,如何用途,由你們支配,總要用得適當就好了。但此事只系圍內人知道便了。切不可宣傳,更不可嘉獎。[5]"

相關評價

冼玉清是嶺南當代傑出的女詩人、學者、廣東文獻專家。她夙慧勤學,能詩善畫,其詩屢受陳三立陳寅恪等大家好評。 冼老師一生寫下多篇學術論文,對研究嶺南文化、文獻,作出重要貢獻。不過,在強調一切"為階級鬥爭服務"的年代,冼老師的研究顯得不合時宜。在許多人看來,她是守舊的白專典型。確實,冼老師雖然學識淵博,但對許多政治術語,包括蘇、歐的文藝理論用語,卻茫茫然搞不清楚。她只會扎紮實實地考證、爬梳古籍,讀她愛讀的書,做她愛做的事。在"風雷激盪"的年代,她似乎跟不上政治,跟不上時代。她靜靜地生活,似乎真的像唐代王維所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但是,從她先後兩次捐款的舉動看,你能說她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祖國和人民嗎?

參考文獻

  1. 文史資料選輯. 政協廣東省委員會. 1990. 
  2. 嶺南文史. 廣東省文史研究館. 2002. 
  3. 廣東史志. 廣東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1988. 
  4. 陸鍵東. 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5. ISBN 978-7-108-00804-6. 
  5. 方方. 雅興.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399-1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