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凍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凍害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凍害,是農業氣象災害的一種,即在0℃以下的低溫使作物體內結冰,對作物造成的傷害。常發生的有越冬作物凍害、果樹凍害和經濟林木凍害等。凍害對農業威脅很大,在我國主要發生在西北、華北、華東、中南地區,主要的受害對象是冬小麥、油菜、蔬菜及葡萄、柑橘、油茶、茶樹等經濟果木。

凍害在中、高緯度地區發生較多。北美中西部大平原、東歐、中歐是冬小麥凍害主要發生地區。中國受凍害影響最大的是北方冬小麥區北部,主要有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北疆凍害區,甘肅東部、陝西北部和山西中部的黃土高原凍害區,山西北部、燕山山區和遼寧南部一帶的凍害區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北部的華北平原凍害區。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凍害發生的次數雖少,但丘陵山地對南下冷空氣的阻滯作用,常使冷空氣堆積,導致較長時間氣溫偏低,並伴有降雪、凍雨天氣,使麥類、油菜、蠶豆、豌豆和柑橘等受嚴重凍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