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馮玉祥泰山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馮玉祥泰山紀念館位於泰山管委竹林寺景區內,館內現有展出照片167幅,實物93件,石刻84件。

簡介

原來在泰山腳下普照寺中的「馮玉祥先生紀念館」正式更名為「馮玉祥泰山紀念館[1]」,並在搬遷至普照寺東側的烈士祠後,於8月31日正式開館。

馮玉祥曾先後於1932年、1933年兩次隱居泰山,在泰山上留下了許多值得紀念的歷史遺蹟。泰安人對馮先生懷有深厚的感情,1991年,就把普照寺馮玉祥故居即當時的「馮玉祥紀念室」擴建為紀念館,1998年因主展室年久失修、普照寺為宗教場所與紀念館不協調等原因撤展閉館,僅留東南院的小展室繼續對外開放。 今年3月泰安市投資將紀念館移建於烈士祠,拓展了展館空間。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昨天的開館儀式,馮玉祥之子馮洪志發來了賀詞。

概況

馮玉祥泰山紀念館位於泰山管委竹林寺景區內,館內現有展出照片167幅,實物93件,石刻84件。馮玉祥曾用過的皮帶、軍用地圖、地契石刻等實物都是很珍貴的歷史文物。 馮玉祥先生是中國現代史上與泰山淵源很深的一位名人。他曾顯赫一時,在國民黨內有一段時間是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他曾在泰山生活過很長時間,對泰安民眾多有義舉。死後安葬在泰山。

背景資料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 安徽巢縣人。曾在北洋陸軍任職。1924年發動 北京政變,改所部為國民軍,任總司令。1933年開始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在張家口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

馮玉祥是 民革創始人之一。1932年至1935年間曾兩次卜居泰山普照寺正殿後的一座二層小樓里。在此期間,他創辦了15所武訓小學,出資修建了大眾橋、辛亥灤州起義烈士祠等,為泰山人民做了不少實事。1990年,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經過籌劃調研,決定把普照寺馮玉祥故居即當時的「馮玉祥紀念室 」擴建為馮玉祥泰山紀念館。1991年11月11日灤州起義紀念日,紀念館建成開館。

原來的主展室是普照寺內的二層小樓,上下左右共4間,約300平方米。進入,主展室東南方那個80平方米的小院是馮先生的書房和會客室,被開闢為小展室;西南方側院中央立有馮玉祥塑像和周恩來慶祝馮玉祥60壽辰撰文紀念碑,48塊馮玉祥手書的詩配畫石碑圍立四周。

現況介紹

紀念館開館後,馮玉祥的親屬舊部、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幾年來粗略統計接待參觀者50人次以上,受到普遍歡迎。1995年,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將該館正式命名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2]基地」。

1997年,由於主展室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管轄普照寺的泰山管委竹林寺景區將該處關閉,進行維修,僅留東南院的小展室繼續對外開放,直至現在。但展示內容被極度濃縮,現今僅餘十幾幅圖片。原來的主展室里已經塑起神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變成燒香拜佛的地方了,馮玉祥故居一層正中供奉着神像,除此別無他物,通向二層的樓梯已被封死。

現在,泰安市政府提出三個方案,一是在現館的附近原武訓小學舊址和普照寺西鄰的景點內新建,二是將烈士祠重修改建,三是在泰安市擬建的博物館內開闢專門展室。

由於在原址重建雖然簡單,但從長遠來看該處與紀念館的發展並不協調,場地有限不能全面展示其生平事跡。而普照寺是佛教用地,前面正殿舉行宗教活動,香煙繚繞,後面房室展出近現代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兩下里也實在不太協調。

所以,管委傾向於異地新建方案,但因為選址問題一直未確定,直至2001年才決定將紀念館新址定在烈士祠以北的台地上。規劃修建兩進院落,與烈士祠連在一起合併成一組建築群,並將現在普照寺內的馮玉祥塑像、周恩來祝壽碑及48塊詩配畫石碑一併移入,全面展示馮玉祥生平事跡和與之相關的歷史資料。與馮玉祥小學、大眾橋、普照寺、馮玉祥墓構成一條「歷史軸線」,形成一個新景區。

由於泰山風景區是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單位,所有規劃建設項目必須經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批准。這一方案連同具體規劃、預算等已報送國家文物局,一旦方案獲通過,管委將立即開始新建工作。

目前泰安市正準備建新的「泰山博物館」(暫定名稱)以取代原有設在岱廟內的泰安市博物館。無論烈士祠方案能否通過,都準備在新博物館內開設「泰山將軍馮玉祥」展廳,「畢竟馮玉祥是我國近現代史上着名的愛國將領,其在泰安的經歷和事跡是獨一無二的歷史資源。」

視頻

馮玉祥泰山紀念館 相關視頻

曉松說愛國將領馮玉祥
馮玉祥先生之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