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馮小寧 | |
---|---|
出生 |
陝西西安 | 1954年11月0日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導演 |
知名作品 | 《大氣層消失》、《北洋水師》、《戰爭子午線》、《紅河谷》、《紫日》 |
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畢業後自學編劇、導演、攝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進中央委員,中國環境大使,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廣電部全國十傑青年,北京市十傑藝術家,呼倫貝爾市榮譽市民,北京電影學院兼職教授,中國電影集團導演。
2018年8月28日-29日,馮小寧擔任藝術顧問的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在國家大劇院上映。
演藝經歷
馮小寧,中國內地電影人。憑藉《紅河谷》獲第7屆上海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獎。獲第一屆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憑藉《黃河絕戀》獲第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編劇獎。
1978年,馮小寧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成為中國電影一代精英之一。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現為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導演。
1990年馮小寧開始涉入電影編導工作,先後推出兩部引起爭議的影片《戰爭子午線》和《大氣層消失》。
1996年的《紅河谷》、1999年的《黃河絕戀》和2001年《紫日》都秉承了馮小寧一貫的作風,創意恢宏,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風光瑰麗,製作精良,成為了戰爭片中充滿傳奇與悲壯色彩的佳作。
家族信息
在馮小寧的家族中有着一批中國優秀的知識分子。馮小寧的爺爺馮亮功,1923年在唐山鐵道學院上大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書記,1927年後轉到江西,第五次反圍剿中犧牲於寧都;叔爺馮樹功,曾是居里夫人的學生,回國後在燕京大學專攻核物理,成為當時中國罕見的核物理人才,1937年日軍占領北平,他因拒絕去日本為日軍研製核武器,被日軍殘殺於燕京大學門口。
馮小寧的外公傅種孫,是中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1923年與魯迅、李大釗等共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解放後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數學系主任,是華羅庚的老師。1957年被打為右派,1963年在憂鬱中去世。
馮小寧的父親馮雨蓀,為北京石油學院煉製系副主任,是我國石油工業的優秀專家,學生中就有後來的國務院副總理吳儀。1957年被打為右派,1967年慘死於文化大革命,年僅44歲。
個人生活
個人綜述
馮小寧作為第五代導演的傑出代表,在中國電影藝術的發展史上應該說是很有一些成就的,如他編劇、導演的電影、電視劇《紅河谷》、《北洋水師》、《戰爭子午線》等,但馮小寧還有另一個愛好,那就是收藏軍品。在他家牆上掛着的和桌上擺着的有自20世紀30年代至今的各類手榴彈、炮彈、彈片、軍刀,以及飛機、坦克、軍艦、大炮等模型,有一些龐大的武器實物實在是沒辦法挪到他這間小小的兩居室的屋子裡來一一陳列。馮小寧導演也說不出他之所以喜愛軍品的緣由。開始他只是在拍完一部電影片,由部隊領導送給他幾件軍品作為紀念,他就高高興興地捧回家,放在那裡。後來,他每拍完一部電影片之後,便四下里尋找一些有特點和有收藏意義的軍品。從當年地道戰時民兵隊伍用的土雷、土炮到美軍的f-14、f-16戰鬥機以及德國的"u"型潛艇等模型,可以說,馮小寧小小的居室里幾乎濃縮了百年來世界軍備的變革。
演藝經歷
嚴格來講,馮小寧屬於「第五代」導演,但美工出身的他較另類,作品類型非常多變:早期的《大氣層消失》融合科幻和環保色彩,《戰爭子午線》呈現反戰態度;後期《紅河谷》《黃河絕戀》嘗試將商業和主旋律融合,《舉起手來》系列則走的是喜劇路線。
在《戰爭子午線》中馮小寧敢於大膽發揮電影表現手段的作用,在描述戰爭時態孩子們的生活時採用傳統的寫實手法,中間多處插入的「閃前」式畫面時採用浪漫主義手法,他敢於強烈地抒發自己的意念,這種意念很有個性,善於藉助孩子們在戰爭中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進行抒發。
有些專家指出《戰爭子午線》有點作家電影的味道,對馮小寧豐富的電影想象力和勇於創新的品格給予很高評價。《大氣層消失》是一部虛構的災難片,旨在強調人類確實面臨着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作為編導,馮小寧把一個很沉重的社會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用一個非常巧妙的契機作為引子,講述了一個觀賞性較強的故事。影片上映後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從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馮小寧有着很強的藝術家責任感和敏銳的思維。在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選中,馮小寧憑《戰爭子午線》和《大氣層消失》兩片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導演特別獎。馮小寧一直想拍一部有大山大川那種壯麗場景,有很深的內涵,有很好的視覺效果、很大氣的片子。所以他想到了本世紀初藏漢人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那段真實而悲壯的故事。
1996年底,經過無數辛苦磨難的《紅河谷》如期完成。影片創意恢宏,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風光瑰麗,製作精良。十分強烈、十分激昂的謳歌、弘揚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的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一部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鴻篇巨著。該片獲1996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馮小寧獲優秀導演獎。
2018年8月28日-29日,馮小寧擔任藝術顧問的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在國家大劇院上映。 [1]
2019年2月5日,執導的中國首部科學預言大電影《動物出擊》上映。[2]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病毒·金牌·星期天》、《大氣層消失》、《戰爭子午線》、《北洋水師》、《紅河谷》、《舉起手來》等。作品以大氣恢宏、視角獨特、激情感人著稱,同時堅持承載着文化思想的內涵。
人物語錄
在非常艱苦的,甚至是生生死死的轉變過程中,有的就自生自滅,有的就會崛起。總體來說,中國電影業會向正常的方向發展,會做出自己的轉變,我估計在五年之內就會出現好的結果。
在未來的五年裡,我認為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的增量不會迅速滑坡,但可能會相對放緩。我們現在過於強調商業票房,但是忽視了精神層面和文化層面的追求。我覺得中國電影需要及時提升文化和思想層面的內涵。這要靠觀眾對市場的自然選擇。
我們有很多出色的藝術家並不富有,也沒有很高的名望,卻一輩子在默默無聞地為影視藝術獻身。但現今有些影視藝術工作者,把拍電影和拍電視作為追逐名利的工具,當作自己成為豪華「貴族」的台階,絲毫沒有去敬畏影視藝術。這也直接導致一些年輕人一心要躋身其中,想通過唱一支歌、露幾個鏡頭就使自己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社會上出現這樣的問題,實質上是普世價值觀的缺失。
我們看到的現狀與所面臨的問題,究其原因,就是有些藝術工作者把自己定錯了位。他們把自己定位為明星、大腕,後面再跟着一群吹捧者,為了名利,互相吹捧、無端炒作。這極不正常,但廣大觀眾卻還以為影視明星就該如此。其實影視明星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們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有機會出演了優秀編劇所寫劇本中的某個角色,經過富有創意的導演辛苦指導,再由專業攝影師冒着嚴寒酷暑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拍出來的。因此不能被誤導。
個人評價
《落經山》延續了馮小寧作品如詩如畫、寫實亦寫意的一貫藝術風格,絕美的自然風光搭配洞中殺「鬼」 的驚心故事令影片看點十足。對此馮小寧認為,影片致力於塑造兩個反差極大的空間,一個是色彩暗淡陰冷,充滿暴力和血腥的洞穴世界,另一個是色彩明亮歡快,充滿人性溫暖和自然情趣的世外桃源。兩者既形成對比又相互襯托,形成統一舒展的敘事主線。
「戰爭與和平」三部曲是馮小寧的經典作品,即使在國際上也得到普遍認可,但是馮導仍然表示自己並不十分滿意。 與馮小寧歷部作品相比,《落經山》的獨特之處在於首次將鏡頭對準天然洞穴。據馮導介紹,新作是在《紅河谷》、《黃河絕戀》創作經驗的基礎上創作的,可以說是集合了它們的優點。「最大程度取長補短,品質上肯定會有進步吧。」但是馮小寧也謙虛表示,藝術不可能完美,《落經山》也會有不足,「上映之後歡迎觀眾提出中肯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