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夜的燈火(閒敲棋子落燈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夜的燈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冬夜的燈火》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冬夜的燈火

「鷹在廚房門邊飛着,我的筆似乎不打算在這頁紙上寫什麼東西了,沒什麼事,又一天過去了。」讀德里克·賈曼像把自己帶入一處心靈避難所,走進他豐盈的精神世界,走進他的「展望小舍」,他的海邊花園,感覺生命的盛放與凋零都轉瞬即逝,卻何其珍貴!

弟弟來電

中午11點多,弟弟來電,說他們到淄博了,坐大巴從煙臺到淄博用了3個多小時。淄博是他們劇團與保利集團簽約的冬日巡演第一站,弟弟說他們剛到賓館,住的條件還不錯。休息一下,吃完飯,就要出發去裝台,下午有演出,明天還有一場,然後坐高鐵奔長沙,再到郴州,還要去廈門、福州、杭州、無錫等地,然後去山西、陝西、廣西和雲南。整個演出活動要持續到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才能返家。弟弟和弟妹原本都要隨團參加巡演,但小侄程程明年中考,弟妹不得不向團里告假,留在家裡陪孩子。

阿里郎

12月11日,韓國最富爭議的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12月20日是金基德60歲的生日,但他沒等來自己的這個生日。不願相信他也被新冠帶走。

看金基德2011年拍攝的《阿里郎》,該片曾獲得第6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這部電影是金基德自2008年患上社交恐懼症離群索居後拍的第一部作品,影片並無具體故事,編劇、導演、演員、後期製作,包括主題曲演唱,全部由金基德一人擔任。片中有大量自問自答和內心獨白,《阿里郎》像是金基德的一次自我獨家專訪,感覺也是他台詞最多的一部作品。

金基德在片中說:「這是一部關於我自己的電影,我想拍快樂一點的東西。這是一部我生活的紀錄片,同時也是個戲劇,我是自己的演員。」……「我想和世界對話,了解人們。」看這部作品時,看着看着你會感覺它漸漸有了戲劇的張力,片中金基德說他在反省自己,在懺悔,內心不想就這樣被打敗。他也在拷問自己,跟自己,跟自己的影子對話。片中,他在屋裡不時能聽到屋外有敲門聲,當他推開門時,門外卻不見一個人。感覺這時的金基德特別渴望有人來敲他的門,把他從精神的困境中一把拖出去。敲門聲,也仿佛是電影在召喚他。他說:「我拍電影時是最快樂的時光。」他只愛電影,想借着這場類似靈與肉的苦修,讓自己的電影創作步入一個新階段。

金基德師出無名,師出無門,一直在社會底層掙扎,他渴望贏得世人的關注與認可。幾經苦鬥,他得到了應得的榮耀,但最終卻沒有被他所希望接納他的人接納。

「你的愛還留在這裡,你卻走了……」,這是金基德唱出的《阿里郎》的一句歌詞,就像在為他自己的命運作註解。

來到一處陌生的地方,風景和路上行駛的車輛看上去都有些奇特。一輛窄窄高高的雙層大巴差不多只有一個身位的寬度,大巴的車身上噴繪着好看的夏天的圖案,有櫻花、海浪和棕櫚樹的顏色,想拍下這種從沒見過的公交車發給你看,拿着手機尋找最佳視角,卻有人擋在自己前面,直到車開走。聽說這樣的大巴一天只有一班,忍不住責怪自己動作太慢。接着一個人繼續朝前走,看到的是夏天的風景,眼前像來到江邊又不太像,在一個拉着警戒線的地方,裡面是一排排老式的紅磚板樓,地面到處是水,整排樓都泡在水裡,有人在排水。地面出現一個大坑,坑裡埋着一個比真人大很多,像佛像的東西,佛像有點鏽蝕了,但還有光澤,深青銅色,我看佛像的臉像觀音。又拿出手機想拍照,被人攔下,告訴我趕快離開,這裡不許拍照。我再往街道裡面走,發現有很多人在往這裡聚集,人們看上去很悠閒,像在度假。不知走了多久,天暗下來。我手裡多出一尊小佛像,分量不輕。這時,有兩個男子在半路攔住我,嚇唬我,想要我手上的東西。我不給他們,跟他們吵起來,後來一路狂跑,才好不容易甩開他們。

這一夜,夢裡經歷各種奇遇,與人發生爭吵。自己在夢裡搖身一變,成了一個狠角色,一向膽怯的人竟變得很能與人理論。沒有翅膀,卻突然有了飛翔的能力,在城市各處自由穿行,途中救下一個遇險的小男孩,越過擋住自己的高架線、摩天大樓,飛起來那麼輕盈,無所畏懼。夢真是自由,像經歷了一場精神暴動。

「酒精計劃」

電影一開頭就把人帶入到一場狂野的青春派對,年輕人在地鐵在街頭像玩快閃一般,豪放地揮灑着他們青春的荷爾蒙,狂舞豪飲,一時進入到不可控的歡歌暢戲的場景下。就算被學校警告,年輕人也不知畏懼,狂歡之際,只要過癮勁爆就好。隨後電影鏡頭一轉,把人帶回到中年人生的種種危機下,經歷過夢幻青春的人,該如何度過他們的中年危機?

有學生向校長反映馬丁的歷史課講的死氣沉沉,在他的課堂上讓人感覺像睡着了一樣,學生們擔心聽他這樣上課很麻煩,會影響到畢業學分。馬丁回到家裡妻子和孩子也都視他如空氣。妻子常年上夜班,他們之間失去交流,有時他想跟妻子說點什麼,但妻子對他似乎已失去耐心。兩個兒子也很少聽他說話。他感覺自己像被家庭被周圍的人拋棄了,沒有誰需要他。整日過得渾渾噩噩,他覺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誰願意聽他說點什麼?在這所學校,他有三個好友,教體育的湯米,教音樂的尼爾和教心理學的彼得,只有跟他們在一起時,他才能多少說點心裡話。

不能就這樣毫無生氣,毫無存在感地活下去。曾經的夢想,曾經的希望都先於自己死掉了嗎?四個正遭遇中年危機的人,為重新提振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借着一場生日聚會的啟發,四人議定實施「酒精計劃」——他們將打破日常的循規蹈矩,一起進行一項「體內維持一定比例酒精」的測試,大家認為酒精有助於自己的工作,能提升對生活的熱情,他們還計劃寫出一篇與之相關的學術論文。

計劃實施初期,每天借着不被人覺察的微醺狀態,他們仿佛又找到了當年的感覺,給學生上課時重又有了激情與靈感。漸漸學生們變得樂於接受他們,他們成了受歡迎的老師。「酒精計劃」實施的最初階段,效果明顯。但他們內心的不滿足和渴求也隨之水漲船高,他們想嘗試找到更好狀態下的自己,但對酒精的把握也越來越失控,這引起周圍的人和校方的注意。

在一次學校會議上,教體育的湯米以醉的東倒西歪的狀態參會,等於不打自招。在「酒精計劃」的實施過程中,他們不由自主陷入對酒精的依賴,渴望醉到徹底,逃避的也更徹底。「酒精計劃」全面失控,他們的出格行為也殃及到自己的家人。「酒精計劃」最終不得不宣告失敗。他們終於明白依靠「酒精計劃」這個荒唐的設想,是行不通的,也拯救不了他們各自的生活。湯米因過度依賴酒精,成了酒癮者,把自己關在家裡,不再去學校,終日與他上了年紀的愛犬為伴。馬丁去看他,湯米請求馬丁不要再來,說自己看到他更難受。一天,湯米帶着他的愛犬坐上一艘小艇,在海上製造了一起人為沉船事件,以令人痛惜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和愛犬的生命。

一直頗有喜感又令人苦惱鬱悶的電影畫風,就此轉入沉鬱的氣氛。借着為他們痛失的「酒精計劃」參與者之一湯米抬棺送葬,他們才真正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重新思考自我救贖的方式。湯米教過的學生,在他的葬禮上唱着湯米曾跟他們一起唱過的《我生在丹麥》,悲傷地送他最後一程。「酒精計劃」讓他們失去了一個摯友,也失去了家人和周圍人的信任,馬丁的妻子離開了他,他極力想挽回,卻遭到妻子的冷冷拒絕。

但他們付出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學生們把他們視作自己喜歡的老師。在高三生的告別派對中,學生也把他們拉入到這場群情激昂的青春派對中,他們真實生動地存在了一回,中年的魅力在此時戰勝了中年危機。馬丁的妻子發微信給他,他們的感情有望重新修復。電影結尾,馬丁徹底暴走,受到學生們的感染,他懷着一份重返青春般的喜悅,隨學生們一起勁歌狂舞,他的舞姿優雅靈動,簡直帥出天際。這一刻,讓你看到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改變,會帶來怎樣的一種活力與魅力!

「酒精計劃」雖以失敗告終,但馬丁的人生並沒有徹底失敗,生活的希望還在前方召喚馬丁和他的夥伴們。《酒精計劃》看似荒誕不經,卻是一部激情歡脫版的「哀樂中年」。

這部丹麥電影不只是在講這四個人的故事,其實是在講述我們都要經歷的生命過程。重新找回我們生活下去的希望,重新發現自己,心有所系,心有所愛,就會有美好的事發生,生命才不會陷入一片死寂。電影其實也是在講述整個民族的一次自我重拾與自信的重新確立,沒想到愛國情緒原來可以表達的這麼動情又含蓄。《酒精計劃》獲得了2020年倫敦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下雪了。真的,天陰下來,頂着一頭高級灰。不知這雪能不能堅持到晚上?放在陽台上的雞蛋一夜凍成琥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