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羽烏毛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冠羽烏毛蕨 |
中文學名:冠羽烏毛蕨 拉丁學名:Blechnum orientale L. var. cristata J. Sm 界:植物界 科:烏毛蕨科 屬:烏毛蕨屬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海南、台灣、福建等 |
冠羽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 var. cristata J. Sm.),烏毛蕨科,烏毛蕨屬。側生羽片的先端呈雞冠狀。特產廣東(廣州及珠江口沿海島嶼)。為中國熱帶和亞熱帶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其生長地土壤的pH值為4.5-5.0。 [1]
冠羽烏毛蕨形態特徵
植株高0.5-2米。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黑褐色,先端及葉柄下部密被鱗片;鱗片狹披針形,長約1厘米,先端纖維狀,全緣,中部深棕色或褐棕色,邊緣棕色,有光澤。
葉簇生於根狀莖頂端;柄長3-80厘米,粗3-10毫米,堅硬,基部往往為黑褐色,向上為棕禾稈色或棕綠色,無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達1米左右,寬20-60厘米,一回羽狀;羽片多數,二形,互生,無柄,下部羽片不育,極度縮小為圓耳形,長僅數毫米,彼此遠離,向上 羽片突然伸長,疏離,能育,至中上部羽片最長,斜展,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5-18毫米,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 楔形,下側往往與葉軸合生,全緣或呈微波狀,干後反卷,上部羽片向上逐漸縮短,基部與葉軸合生並沿葉軸下延,頂生羽片與其下 的側生羽片同形,但長於其下的側生羽片。葉脈上面明顯,主脈兩面均隆起,上面有縱溝,小脈分離,單一或二叉,斜展或近平展,平行,密接。
葉近革質,干後棕色,無毛;葉軸粗壯,棕禾稈色,無毛。孢子囊群線形,連續,緊靠主脈兩側,與主脈平行,僅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的羽片能育(通常羽片上部不育);囊群蓋線形,開向主脈,宿存。染色體2n=66。
冠羽烏毛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較陰濕的水溝旁及坑穴邊緣,也生長於海拔300-800米的山坡灌叢中或疏林下。
冠羽烏毛蕨分布範圍
產自廣東、廣西、海南、台灣、福建及西藏(墨脫)、四川(峨眉山、屏山、樂山、江安)、重慶、雲南(思茅、河口、孟連、鎮康、西雙版納)、貴州(三都、冊亨)、湖南(江華、宜章、靖縣)、江西(永豐、遂川、興國、全南、宜豐、萍鄉)、浙江(遂昌、南雁盪)。也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日本至波里尼西亞。模式標本產地: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