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指農村居民調查戶在調查期內獲得的、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調查戶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現金,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四項,分別是: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其中:經營淨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財產淨收入=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支出;轉移淨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計算

計算方法: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總收入-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稅費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財產性支出-轉移性支出)/家庭常住人口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統計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採用抽樣調查的辦法進行統計,採用常年記賬的方式取得數據,住戶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居民現金和實物收支情況、住戶成員及勞動力從業情況、居民家庭食品和能源消費情況等。通過常年記帳,利用計算機超級匯總方式,計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等,以此代表調查縣(區)和全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和消費水平。農村居民記賬戶五年進行一次樣本輪換。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純收入的區別

1.指標的性質不一樣。純收入是一個效益核算指標,可支配收入是一個收入分配指標。從性質看,純收入是扣除經營性費用的餘額,它從生產角度反映農戶收入經濟效益;而可支配收入是在純收入的基礎上扣除公益性和財產性支出後的餘額,再加上二次分配得到的收入,它從國民收入的角度反映了農戶淨收入水平。

2.指標口徑略有差別。純收入指標沒有包括再分配收入,反映的是初次分配的結果,可支配收入指標是國民收入分配的最終結果,包括了再分配的收入。從調查統計範圍看,純收入只是初次分配的結果,不包括農村居民實際得到的養老、醫療、保險等轉移性收入部分;而可支配收入是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終結果,扣除了以前沒有考慮的公益性、贈送及罰款等轉移性支出部分,再加上以前沒有考慮而農村居民實際得到的養老、醫療、保險等轉移性收入部分,它是用於農戶的最終消費、非義務性支出以及儲蓄的收入。

3.從調查對象看。農民人均純收入調查的對象為農村戶籍人口的農戶收入;而可支配收入調查的對象為農村常住地人口農戶收入。

4.從調查範圍看。農民人均純收入是初次分配的結果,不包括農村居民得到的養老、醫療、保險等轉移性收入部分;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初次分配加二次分配的結果,即農民純收入扣除公益性、贈送及罰款等轉移性支出部分後,再加上農村居民的養老、醫療、保險等轉移性收入部分。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純收入的聯繫

從狹義上看,也可理解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四項純收入-公益性、贈送及罰款等支出(即扣除財產性、轉移性兩項支出後的淨收入)+養老、醫療、保險等二次分配收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