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候評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農業氣候評價是中國農業氣候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農業氣候評價是2009年公布的大氣科學名詞。根據農業氣候指標評價氣候條件影響農業生產的利弊程度。
應用學科 大氣科學(一級學科),應用氣象學(二級學科)
農業氣候學
農業氣候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是研究農業生產對象與農業生產過程與氣候條件之間相互關係及其規律的科學。任務是研究主要作物對氣候因子的具體要求,合理的進行農業氣候區劃,為正確地選揮作物品種,改進栽培制度和採取適當農業措施,以及按農業生產的需要改造氣候和農田小氣候提供依據。其研究方法有:農業氣候調查法、氣候分析法、物候學方法、數學模擬法等。
研究農、林、牧、漁等農業生產對氣候的要求和反應,並用一定數量的氣候要素值表示出其間的定量關係(及農業氣候指標),分析這些農業氣候指標的時空分布規律,評價地區氣候資源,為合理利用氣候資源、防禦氣象災害、逐步實現農業生態良性循環、保證農業不斷增產提供科學依據,為農業合理規劃布局、改進耕作方法和改革種植制度等提供戰略參考。
參考文獻
-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搜狐,2020-10-19
- ↑ 精美絕倫的藝術瑪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