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長春)(以下簡稱「中心」)是根據農業農村部農質測函([2018]67號)文件批覆,由原成立於2005年的「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長春)」更名,並整合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認證機構「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和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產品檢測室的檢測資源,擴項後成立的,依託單位為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機構簡介
中心下設業務管理辦公室、質量管理辦公室[1]、生物安全檢驗室、畜產品檢測室、環境檢測室、污染物檢測室和品質檢測室等7個部門,現有工作人員51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18人,初級技術職稱18人,博士5人,碩士27人。
中心現分為兩個場所進行檢驗檢測服務(生物安全檢驗室、環境檢測室、污染物檢測室、品質檢測室及管理科室在長春院區,畜產品檢測室在公主嶺院區)。中心現有檢測用房和實驗基地面積約12900㎡(其中檢測室面積2100㎡,實驗基地面積10800㎡),所有場所均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機構基本條件》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檢驗測試機構基本條件》的要求進行環境設施配置。中心配備有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杆線性離子阱複合質譜儀(LC-Q-Trap)、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杆串聯質譜儀(LC-MS/MS)、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氣相色譜-三重四級杆串聯質譜儀(GC-MS/MS)、超高效液相色譜儀(UPLC)、液相色譜儀[2](HPLC)、氣相色譜儀(GC)、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AA)、離子色譜儀(IC)、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儀(ICP-AE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原子吸收光譜儀(AAS)、原子熒光光譜儀(AFS)、高通量組織研磨儀、分光光度計、PCR儀、電泳儀等專用檢測儀器設備300餘台(套)。
主要工作
中心自2005年建成以來,一直承擔農業農村部和吉林省農業廳下達的轉基因植物及其農產品檢測與監測任務、轉基因玉米、大豆環境安全監測任務、果蔬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任務。除了承擔檢測任務,中心還積極開展與檢測技術相關的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大專項、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支撐計劃、省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全國博士後面上項目、省博士後啟動項目、農業行業標準項目、轉基因監管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任務160餘項目和課題項,主持制定了轉基因檢測國家標準12項、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地方標準8項,參與組織了60餘項轉基因檢測國家標準的實驗室間驗證。
中心宗旨
堅持農業農村部部級質檢機構 「科學、公正、高效、廉潔、服務」宗旨,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管理嚴格規範,堅決貫徹執行本中心「客觀、準確、真實、規範」的質量方針,保證檢驗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在健全的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安全與農業生物安全檢測體系平台上,開展區域性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安全檢測,為各級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執法提供技術支撐,為質量興農、鄉村振興,全面提高區域內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安全水平做出貢獻。
中心職能
承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客戶委託的檢驗測試任務。承擔農業農村部和省農業廳等行業管理部門下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等任務。
業務範圍
可承檢農業環境(土壤、水)、農業生產投入品(種子、化肥、飼料)、農產品(穀物、油料、水果、蔬菜、食藥用菌、肉、蛋、奶)的感官參數、理化參數、養分指標(全量及速效氮、磷、鉀、有機質等)、品質參數(蛋白質、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糖類、澱粉及各種次生代謝產物)、污染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微生物、重金屬等)、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成分、轉基因植物環境等535個參數、39種綠色食品及原料的檢驗測試。
參考文獻
- ↑ 辦公室崗位職責,搜狐,2022-10-15
- ↑ 液相色譜儀怎麼使用?液相色譜儀使用方法 ,搜狐,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