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軍行(唐代李白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軍行(唐代李白詩作)

李白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軍行》是唐代詩人李白(一說王昌齡)的作品。此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勇猛善戰的將軍形象,熱情地歌頌了將士們為國殺敵立功的勇敢精神,從側面反映了詩人慾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願望。全詩語言精練,風格剛健,詩人用寥寥數筆,就形象地描繪出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勝利者的驕傲神態,生動地塑造了戰士英姿颯爽和勇猛善戰的形象。

作品原文

軍行⑴

騮馬新跨白玉鞍⑵,戰罷沙場月色寒⑶。

城頭鐵鼓聲猶震⑷,匣里金刀血未乾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行:古詩的一種體裁。

⑵騮(liú)馬:黑鬃黑尾的紅馬,駿馬的一種。舊注「赤馬黑髦曰騮」。新:剛剛。跨:裝上,安上。白玉鞍:指用白玉裝飾馬鞍

⑶沙場:戰場。胡三省《通鑑注》:「唐人謂沙漠之地為沙場。」

⑷震:響。

⑸匣:刀鞘。

白話譯文 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鬥結束後戰場上剩下淒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里震盪迴響,將軍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盛唐時期。當時唐朝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在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此詩正是寫在一次勝仗之後,反映的是唐軍奮勇殺敵、激戰沙場的事實。

此詩在《全唐詩》中一作李白詩,題為「軍行」;一作王昌齡詩,題為「出塞二首」(其二)。歷代學者對此詩的作者存有不同意見。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