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韻寄蔡天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1]」。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2]」。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3]。
“ |
蔡侯東方來,取友無所挾。翛翛一囊衣,偶以一書笈。 定林朝自炊,有匕或無筴。時時羹藜藿,鑊大苦難燮。 驕頑遂敢侮,有甚觀駢脅。澹然山谷中,變色未嘗輒。 始見類欺魄,寒暄粗酬接。從容與之語,爛漫無不涉。 奇經可治疾,秘祝可解魘。巫醫之所知,瞽史之所業。 載車必百兩,獨以方寸攝。微言歸易悟,疾若髭赴鑷。 天機信卓越,學等何足躐。縱談及既往,每與唐許協。 揚雄尚漢儒,韓愈真秦俠。好大人謂狂,知微乃如諜。 惟初造文字,人惑鬼愁懾。秦愚既改罪,新眊仍易疊。 六書遂失指,隸草矜敏捷。誰珍壇山刻,共賞蘭亭帖。 東京一祭酒,收拾偶予愜。少嘗妄思索,老懶因退怯。 侯方習篆籀,寸管靜嘗厭。深原道德意,助我耕且獵。 昔功恐唐捐,異味今得饁。京口媚學子,追師嘗劫劫。 陸贏淮汴糧,水僦湖海艓。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 偽鳳易悅楚,真龍反驚葉。聞予再三嘆,往往心不厭。 或自逸而走,或呿而不嗋。或嗤元郎漫,或訾白翁囁。 鑠金徒欲消,韞玉豈愁浥。賢愚有定分,咄汝無喋喋。 跨鞍隨我游,曳屣聯我跕。照泉挹清泚,跂石緣嵬嶪。 東陂數鯈魚,西崦追蛺蝶。翳林窺摶黍,藉草聽批頰。 黃尋遠蓮須,紅閱鄰杏靨。荏苒光景流,楊園忽無葉。 扶痾歸未久,吾見喜寧帖。褰裳告我去,祿仕當隨牒。 蕭晨秣款段,歸騎得追躡。謂言循東路,復出西城堞。 行矣忍羈旅,無魚勿彈鋏。天閒久索驥,駿足方騰蹀。 長驅勿驕矜,小踠亦勿惵。鵬飛九萬里,勿借風一箑。 溟波浩難窮,勉自養鱗鬣。爵祿實天械,功名為接摺。 寧能復與我,搖漾秦淮檝。附書勿辭頻,隔歲期漢篋。 |
” |
— [北宋]王安石 |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4]。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5]。
主要作品存世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臨川先生文集》等。
王安石的詩詞全集: 《元日》[6]、《泊船瓜洲》、《幕次憶漢上舊居》、《梅花·白玉堂前一樹梅》 、《眾人·眾人紛紛何足競》、《詠梅·頗怪梅花不肯開》、《平山堂·城北橫岡走翠虬》、《太白嶺·太白巃嵷東南馳》。
視頻
再用前韻寄蔡天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史知識|唐宋八大家的智慧人生 ,搜狐,2017-10-27
- ↑ 他的書法被後人稱之為「王荊公體」可惜沒人知道他是誰 ,搜狐,2018-11-18
- ↑ 教育學人物|王安石 ,搜狐 ,2019-04-16
- ↑ 歷史人物王安石北宋時期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人物雕塑,網易號, 2019-10-29
- ↑ 王安石:歷經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誤身,搜狐,2020-08-22
- ↑ 詩詞鑑賞:《元日》(王安石),搜狐,20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