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馬蹄燒餅
內黃馬蹄燒餅 |
![]()
|
名稱 :內黃馬蹄燒餅 源傳地區 :河南省內黃縣井店鎮 特點 :香脆可口,香味四溢 |
內黃馬蹄燒餅是河南省內黃縣井店鎮的特色名吃,以其香脆可口、香味四溢而著稱。品質優良,特點突出。剛出爐的馬蹄燒餅皮瓤分離,外脆內嫩,酥香兼備,香氣四益,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獨特風味。馬蹄燒餅製作考究,經濟實惠,易於儲放,攜帶方便。
人類文化[1]一開始並不是具有獨特以及很明顯的飲食文化,而是在之後的社會經驗的積累以及自我的發展基礎上,而逐漸產生出來的飲食文化[2]。
特產簡介
蹄燒餅決自內黃縣井店鎮,形狀似馬蹄,有100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是麵粉、花生、油、鹽、花椒麵、葷香面、芝麻面。採用「十遍八刀」的獨特工藝製成,香脆可口,香味四溢。
內黃馬蹄燒餅因形狀似馬蹄而得名,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獨特風味。其製作方法非常考究,從製作到成熟出爐需要10餘道工序,配料嚴格精細,所用面、油、酥、芝麻均有精確的比例。主要原料包括麵粉、花生油、鹽、花椒麵、葷香面、芝麻等,採用「十遍八刀」的獨特工藝製成,香脆可口,外酥里軟,外甜內咸,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
製作過程中,需要將醒發好的麵團揉壓後拽成小面劑,再蘸上油酥和鹽揉成小麵團,改刀上花後刷上糖稀、撒上芝麻,然後按壓成形放入烤爐中烘烤,烤制七八分鐘左右即可出爐。
此外,內黃馬蹄燒餅還承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馬蹄燒餅曾作為貢品呈獻給乾隆皇帝,倍受皇帝和大臣們的讚賞,由此可見其早已是遠近聞名和倍受喜愛的名吃。
在內黃縣井店鎮,喝一碗熱騰騰的羊湯,配上兩個剛出爐的馬蹄燒餅,是當地人的傳統吃法,既有羊湯的細膩美味,又有燒餅的脆酥清香,兩者軟硬融合,相得益彰,口味更爽1。
參考文獻
- 移至 ↑ | 為什麼人類文化的力量如此強大?,搜狐,2024-11-15
- 移至 ↑ 幾分鐘帶你看中華美食發展史~ ,搜狐,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