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蒙古白絨山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蒙古白絨山羊
原圖鏈接  


內蒙古白絨山羊內蒙古白絨山羊是由蒙古山羊經過長期選育而形成的絨肉兼用型地方良種,產於內蒙古西部地區,分為巴彥淖爾市的二狼山型、鄂爾多斯市的阿爾巴斯型和阿拉善左旗的阿拉善型三個類群。 絨山羊被毛為全白色,由上層的粗毛和下層的絨毛組成。 內蒙古絨山羊公母羊均有角、前額毛和髯,兩角向後、上、外方向伸展,呈倒「八」字形,公羊角粗大,呈扁螺旋狀,母羊角細小。 尾巴短而小,向上翹立。

產區分布

內蒙古白絨山羊產於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杭錦旗准格爾旗達拉特旗、巴盟烏拉特中、後、前旗、磴口縣、阿盟阿左、右旗和額濟納旗等。1988年4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驗收命名為「內蒙古白絨山羊」新品種、數量約400萬隻。

品種特性

內蒙古白絨山羊是絨肉兼用型品種,其主要特點是羊絨細、纖維長、光澤好、強度大、白度高、絨毛手感柔軟;綜合品質優良,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成年公羊平均產絨量483.18克,絨厚度5.11厘米,母羊產絨量369.95克,絨厚度4.66厘米,抓絨後體重公羊37.5公斤,母羊27.21公斤,淨絨率62.8%,羊絨細度14.73微米,屠宰率46.2%,產羔率103—110%。2003年,科技部下達的「羊絨集聚產業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使絨山羊養殖水平不斷躍上新台階——— 「城裡黑夜蓋房,農村黑夜放羊」。在世紀之交,由于禁牧,內蒙古的農牧民不懂得舍飼餵養白絨山羊,山羊常常處於飢餓狀態,只好偷偷在晚上把羊群趕到草場上。短短几年時間,不斷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不僅有效地實現了禁牧,也使得農牧民圈裡的羊群膘肥體壯、絨增多,絨山羊出現了快速增長。

絨山羊是限制還是發展  

用山羊絨織成的紡織品由於細膩、柔和、舒適,被人們譽為「纖維寶石」、「軟黃金」。而山羊本身卻被人們視為破壞草原生態的罪魁禍首,說它蹄子踐踏草場,吃草連根拽起。一時間,山羊處於人人喊打的境地。山羊飼養量和絨產量位居全國首位的內蒙古也對放牧發展絨山羊亮起了紅牌。 內蒙古羊絨產量占全國的60%%,生產的羊絨製品占全國的70%%,在世界羊絨製品市場的占有率達到50%%;羊絨製品是內蒙古最具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之一,它的興衰不僅關係到內蒙古羊絨企業的發展,而且與農牧民的增收息息相關。絨山羊是限制,還是發展?它究竟能不能圈養?阿爾巴斯絨山羊的故鄉———鄂爾多斯市一位科技人員經過試驗,答案是肯定的。 2003年,科技部下達的「羊絨集聚產業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如春風化雨,在承擔單位內蒙古科技信息網絡工程技術中心、鄂爾多斯東勝區科技局、內蒙古畜牧科學院共同努力下,促進了內蒙古農牧區絨山羊養殖水平迅速提高,就在養殖水平不是很高的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養殖絨山羊的水平也上了新台階。2004年內蒙古絨山羊發展到2578.02萬隻,產絨5571.5噸。

為農牧民鋪平致富路

4月初,記者走訪了「中國羊絨城」———東勝區的農村,耳聞目睹了項目示範區通過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推廣內蒙古畜牧科學院八五、九五期間完成的絨山羊飼養調控理論及舍飼、半舍飼飼養攻關技術,為農牧民排憂解難,使農牧民依靠科技養殖絨山羊踏上了致富路: 鏡頭一3月28日,布日都鎮農民郭榮家的羊難產,急忙撥打1601148-1,白絨山羊專家大院院長郝俊平獸醫師及時出診,10公里崎嶇不平的土路,不到半個小時就趕到,為其順利接生。 鏡頭二達汗壕村村民郭潤富2004年開始養殖絨山羊,60隻羊一年賣絨掙了1.2萬元。他還不滿足,又換了35隻伊金霍洛旗敏蓋鎮雜交的敏蓋絨山羊,他說,這羊1年可產絨900克!今年準備賣羊絨收入超過1.5萬元。4月5日,他發現一隻羊的蹄子有點瘸,一打電話,專家大院的張三華很快趕來,人到病除。郭潤富說,大院的專家誰的本事也不離乎(不離乎是方言,差不多、好的意思)。 鏡頭三泊爾江海子鎮前幾年有白絨山羊3萬隻,今年增至6萬隻,僅養殖絨山羊一項農民人均增收2800多元。科技部門幫助養殖戶組織起標準化羊絨產業協會,農民張候虎任協會會長,他說,會員是統一棚圈建設、統一飼養管理、統一配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去年全部淘汰了土種山羊。過去賣羊絨靠絨販子走村串戶,500克絨賣120元,協會統一賣,至少賣180元。 鏡頭四2004年8月,政府部門和科技人員組織農民到接壤的旗縣參觀,農民被眼前事實觸動,轉變了觀念。一農民說,敏蓋鎮的絨山羊種羊每隻賣3000多元,我們的才賣100元,今年品種換了,我們的每隻可以賣300元了。唉,百聞不如一見。 鏡頭五布日嘎斯太村農民蒙永平過去養30隻絨山羊,賣絨收入2000多元,參觀後,今年全部換了品種,發展到100多隻,還加入了協會,今年絨至少可以賣1.5萬元。 鏡頭六在泊爾江海子鎮的每個村落,經常可以看到市農牧局草原站巴雅爾和土肥站張國華的身影,他們作為科技特派員,指導農民節水灌溉,按照絨山羊的營養需要種植青貯玉米、優質牧草,以及飼料加工,棚圈建設。泊江海村農民王四虎的妻子說,過去全憑放,現在全憑養。 東勝區科技局局長蘇平介紹:通過近一年多建設羊絨產業科技服務體系,已建成羊絨產業科技服務體系示範專家「大院」2處、「科技服務站」5個、「企業創新服務中心」2個、「標準化羊絨產業協會」2個、白絨山羊養殖小區5個。通過集成支持和系統示範,逐步培育並大力支持了羊絨集聚產業科技服務組織,初步形成了服務主體多形式、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多樣化的羊絨集聚產業科技服務體系。促進了羊絨產業整體發展,推進了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優化了農村經濟結構。實現新推廣的白絨山羊新品種4個,共計12萬隻,改良白絨山羊17萬隻,提高白絨山羊產絨量0.1公斤0隻,產肉量3公斤0隻,新增優質白絨山羊8萬隻,完成白絨山羊高標準防疫15萬隻,增建純原種繁育基地5個,進一步推動全區白絨山羊養殖小區建設,推進白絨山羊模式化舍飼技術快速推廣。 在推廣白絨山羊養殖技術中,共培訓農牧民10056人次,使戶均達到一個白絨山羊養殖初級技術員,拉動了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禁牧封育技術的推廣,全區實現禁牧封育4.3萬公頃,人工種草1.6萬公頃,青貯飼草料1.59億公斤,新建網圍欄30萬米,全部實現白絨山羊飼草料科學配方飼喂,同時,促進了農牧民增收。據統計,通過白絨山羊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可直接為農民增加收入384.6元0人,間接為農民增收202.4元0人,為相關企業增加產值1.8億元,增加就業人數1500人,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打造快速發展產業鏈  

絨山羊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拉動作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有以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為龍頭的大中型絨紡織企業187家,小企業和家庭作坊3000多家,從業人員達3.6萬人。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年消耗羊絨2000多噸,年加工羊絨製品650萬件。其技術工程中心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近年來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達57項,制定了我國羊絨的標準,使「纖維寶石」更加燦爛。 項目承擔單位之一的內蒙古科技信息所網絡工程中心,以內蒙古信息網軟件、硬件平台為支撐,整合、集成並開發了內蒙古星火計劃網、中國羊絨網信息資源,在羊絨集聚產業區建成聯接科技信息網的互動式信息終端,構建智能化農村牧區科技信息平台。這一平台,結合星火科技培訓專項行動,開展羊絨企業和農牧民培訓服務;建立羊絨集聚產業區多層次社會化的星火梯級培訓體系。還建成了通達羊絨產業集聚區的服務信息網絡,開展羊絨產品加工、良種繁育、環保技術、農村特色產業、網上交易等信息服務。建立了白絨山羊育種信息資源和羊絨基礎數據庫和企業數據庫,實現了資源共享。 據自治區科技廳提供的項目實施方案,可以看到一個宏偉藍圖:鄂爾多斯東勝區將建設成為世界最大的羊絨產業集聚區。圍繞這一目標,項目承擔單位,依託政府重點實施:羊絨集聚產業星火科技專家大院模式示範工程;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公司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培育工程;白絨山羊模式化舍飼、飼草料科學種植、青貯等企業技術協會培育工程;農村星火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培育工程;羊絨集聚產業農村科技信息服務能力建設工程等5項工程。三年圍封禁牧1.5萬公頃,人工造林0.5萬公頃,退耕種草0.6萬公頃,建青貯窖0.3萬個,青貯6萬立方米,高標準舍飼暖棚0.3萬個。通過三年的建設,模式化舍飼養殖戶0.8萬戶,實現養殖白絨山羊100萬隻,輻射帶動農戶1萬戶,總產值10億元,總利稅1億元。到2005年,使無毛絨產量達到2000噸,紡紗產量達到3000噸,羊絨衫產品產量達到1000萬件,羊絨服裝產量達到300萬件,其他羊絨製品產量達到500萬件,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150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到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連輯指出,建立和完善農村牧區科技服務體系,對推進農牧業產業化、提高農牧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蒙古承擔的科技部「羊絨集聚產業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不僅有益於絨山羊產業鏈的發展,而且對如何提高全區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的水平也是有益探索。科技部「羊絨集聚產業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對推動內蒙古絨山羊產業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高農牧區絨山羊養殖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新聞背景  

用山羊絨織成的紡織品因其細膩、柔和、舒適,被人們譽為「纖維寶石」、「軟黃金」。內蒙古生產的羊絨製品占全國的百分之七十,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也達到百分之五十,羊絨製品已成為內蒙古最具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之一。 它的興衰不僅關係到內蒙古羊絨企業的發展,而且與農牧民的增收息息相關。 [1]

產絨性能

阿爾巴斯型白絨山羊特一級成年公羊(151隻)平均產絨量483.18克,特一級成年母羊(5,056)平均產絨量369.45克,二狼山型白絨山羊成年公羊(732隻)平均產絨量389.45克。內蒙古實施牲畜「種子工程」項目後,2000年對內蒙古白絨山羊進行了生產性能測試。阿左旗164隻成年羊平均產絨量567.74克,最高個體產絨量950克,杭錦旗397號種公羊產絨量達到1600克,內蒙古白絨山羊場成年母羊產絨量了725.76克,13年內,內蒙古白絨山羊產絨量每年提高3.7%。

分布情況

內蒙古白絨山羊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西部的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和阿拉善盟,這些盟市的 38個旗縣(區)均有分布,但各旗縣(區)的分布不平衡,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烏拉特中旗和杭錦旗 5個牧業旗的白絨山羊存欄數就占中心產區白絨山羊總數的 53.93%。根據調查研究,白絨山羊年存欄數為 50萬隻以上的旗縣有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烏拉特中旗、杭錦旗、達拉特旗、烏拉特後旗、鄂托克前旗和伊金霍洛旗等旗,合計存欄占中心產區絨山羊存欄總數的72.91% ,為內蒙古白絨山羊生產的集中旗縣。

飼養要點

配種時儘量安排母羊懷孕的後兩個月與產絨旺期的 8~12月份錯開,避免產絨與懷孕發生營養競爭。配種前 2周加強飼養管理,以提高受胎率。 從母羊懷孕後期開始直到羔羊滿 1周歲,做好羔羊的培育飼養,冬春羔爭取母羔當年利用。做好種羊的選留工作,非種用公羔 2~3周齡去勢,非種用羔羊和淘汰老母羊及時轉群育肥。按照羊種、性別、年齡和飼養管理條件安排羊群規模和內部結構,便於日常管理和羊群有計劃周轉。一般情況下,羊群中繁殖母羊占 45%左右,育成羊占 20%左右;年齡結構以 2~5歲為主體,占 75%左右,6歲以上羊只保留特別優秀的個體,其餘的儘量淘汰。組群規模舍飼為 50~100隻/群,放牧為 100~200隻/群。滿足不同羊只的各項營養需要,科學合理地配製日糧,充分挖掘羊的生產力。在絨毛生長最旺期的 8~10月份,日糧適宜的氮硫比為 7.11∶1,硫的適宜含量為0.225%。到11~12 月份,適宜的氮硫比變為7.80∶1,每天保持光照 8~10小時。為羊只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使其生產性能得到良好的發揮。採用放牧模式時要注意抓好夏秋膘,做好越冬管理工作。做好鑑定、選配、抓絨、修蹄、去勢、免疫和驅蟲等日常管理工作,完善各項記錄,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合理安排生產和勞動的計劃、組織,完善各項指標,保證各個環節協調運轉。科學運用繁殖、育種、營養、飼料生產和環境控制等先進技術,提高養殖效益。 陝北白絨山羊是以遼寧絨山羊為父本,陝北黑山羊為母本,經過25年的培育而形成的絨肉兼用型山羊新品種,具有產絨量高、絨纖維細長、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強的特點。2002年4月通過了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被認定為絨山羊新品種。陝北白絨山羊主要分布在陝西省榆林、延安兩市,適應性比較強,在我國的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都能夠飼養。目前,陝北白絨山羊已被引入寧夏、甘肅、山西等地,對於提高當地羊的羊絨產量效果明顯。本片就主要向觀眾朋友們介紹了陝北白絨山羊的育成歷史,特徵特性,兩年三胎繁殖技術,羊羔,育成羊以及剪毛、抓絨等日常的飼養管理。希望通過收看本片能夠對養殖戶飼養陝北白絨山羊有所幫助。[2]


相關視頻

二狼山白絨山羊養殖技術


標題

參考文獻

  1. 內蒙古白絨山羊為何全國第一,全球紡織網 2005-05-17
  2. [農廣天地陝北白絨山羊養殖技術,央視網 2014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