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蒙古格根塔拉草原

內蒙古格根塔拉草原旅遊中心是國家旅遊局確定的16條旅遊專線之一,規模最大的蒙古族民族風情旅遊景點,位於陰山北麓的杜爾伯特(四子王旗)草原上,是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區(點)之一,位於烏蘭察布大草原的腹地,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有柏油馬路相通。[1]

目錄

草原介紹

格根塔拉草原旅遊中心建於一九七九年, 蒙語意為「夏營盤」「避暑勝地」,乘車從呼市出發2小時,這裡牧草茂盛、牲畜遍地,草原特色濃厚迷人,自古以來就是優良的天然牧場。

每年七月二十五日――三十一日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蒙古民族文藝、體育、生產生活習俗之大全,賽馬、摔跤、射箭,風情獨特,使遊客流連忘返。

歷史上蒙古民族世代逐水草而居,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他們已經逐步過上了定居的生活。現在的牧民和他們的祖輩們在生活習俗上有什麼不同嗎?只要您到他們的家裡做客就可以親身體驗當代牧民的生活,坐在傳統的蒙古包里品嘗牧民手工製作的奶食品,再喝上一碗醇香的奶茶,自由自在的做一天蒙古人。

祭敖包

年紀大一點的朋友知道]]敖包\\這個詞我想是從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其中的一首插曲《敖包相會》開始的吧。走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每隔一定的距離你可以看到在相對較高的山坡上會有一個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圓型建築這就是--敖包。敖包翻譯為漢語的意思就是"石頭堆子"的意思,的確它就是用一塊塊石頭壘砌而成。敖包對蒙古民族有着重要的意義,每年春季都會在敖包上舉行莊重的法式活動,祈求風調雨順、水草豐美,屆時附近的牧民都會帶着祭品趕來參與祭祀。 格根塔拉草原旅遊中心內有一座附近草原最大最有名的敖包,遠道而來的遊客朋友們都喜歡在敖包上的許個願,帶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一份美好的祝福。您也可以與您的妻子、女友攜手登上敖包譜寫新世紀的"敖包相會"。

騎馬

蒙古民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可見馬對蒙古民族的重要性。格根塔拉草原旅遊中心為遊客修建了一座大型的馬場,所選用的馬匹性情溫順而且有專人負責指導和管理以確保您的安全。不但為您提供豪華的馬隊迎接儀式還使您有機會跨上矯健的駿馬馳騁在遼闊的草原上。

勒勒車

即牛車,是蒙古地區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蒙古族使用牛車的歷史悠久,每家都有十幾輛。傳統牛車的車身、軸輪都是用樺木或榆木製成的。車輪較大,其高度基本上相當於牛身的高度,車身一般在四米以上。牛車的特點是車體輕,耐碰撞,適宜於在草原、沙丘、雪地中行走。

牛車大致有兩種,即帶篷車和無篷車。帶篷車車篷三面用氈子圍起來,前面還掛有擋風雪的氈簾。這種車供老人、兒童、婦女出門乘坐,平時下夜或長途遊牧、走敖特爾時可以臨時居住,在營地時也可做臨時倉庫等 ;無篷車的用途更為廣泛,牧場遷移時,將全部財產裝在車上搬遷,日常生活中拉運水、柴、草、鹽、木,交換物資時,以是長途運輸工具,途中,逢河可作渡船,宿營時,以可將上百輛車圍做城牆,防禦襲擊。

民俗園

2002年8月6日"中國草原民俗園"在格根塔拉草原旅遊中心舉行了開園儀式,來自祖國北方的13個草原民族都建有各具民族特色的久居部落,長期展示各民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及民族風情。為中外遊客提供更為舒適、文化內涵更深的住宿、娛樂、博覽、觀光場所。[2]

主要特點

格根塔拉旅遊中心的全部建築和設施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無限可能的空間審美視野;一是絕對自然的生態文化方式。格根塔拉沒有高壓電線穿越空間,也不允許機動車隨便壓過草地,相反中心經營着3000畝噴灌草地,10000畝圍欄草場,20萬畝生態草原。格根塔拉旅遊中心在啟動蒙古禮儀和文化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啟動了地域特色的經濟方式,而且將之市場化、藝術化。

不是破壞或挖掘,而是修復,而是現成的利用,比如草原生態的修復,比如舊日景點的修復,比如當地人力及技術資源的利用———從歌手到摔跤手,從廚師到一般服務人員,都來自當地牧民。格根塔拉已經修復或正在修復的景點,包括王府、王爺廟、烏蘭察布六旗會盟處烏湖克圖,都是在嚴格歷史文化考據基礎上擬定藍圖的。不僅如此,即使是農曆五月十三祭敖包祈雨儀式,也是中心特邀最有權威的薩滿大師親來格根塔拉舉行的。而自然的觀念,真實的觀念,人與世界誠信相處、和諧共贏的觀念,都來自格根塔拉人對於古老蒙古文化的神性領悟。

換言之,在格根塔拉所看到的,吃到的,住過的,感受和領悟到的,應該是蒙古民族古老文化沒有經過現代偽飾從而兜售出賣的真生意、真貨色、真風景、真精神。值得特別強調的是,格根塔拉人的生態觀念不止於自然物質生態,而且包括禮儀、文化、審美以及情感心理的多個方面。蒙古族重禮儀、講仁厚,這是尊重自然、優化生態觀念的一種延伸和擴展,首先從迎賓馬隊———那支由英俊的蒙古族小伙和美麗的蒙古族女孩組成的白色馬隊在迎賓儀式的整個過程中,就能夠看到一種敬重賓客、高貴自我、體悟存在、和諧世界的理念。被隆重迎接的客人是緊張而欣悅的,而接過哈達和美酒、敬天敬地敬主人的儀式化動作,令人感覺到生命的莊嚴隨和、交往的誠敬無欺。人類在交往中發展,並以交往來實現共生,這正是格根塔拉人保護生態尊重自然的最高理想。

還不止此,格根塔拉位處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的北邊,不過128公里,被稱為「首府的草原」。這裡濃郁着草原的詩情,悠揚着遠古生命的意蘊,氤氳着現代文明所不及的自然審美。

這裡是「神州」的家園。「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回落在廣袤的杜爾伯特草原上,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伴着「神舟」航天飛船與航天英雄的威名,四子王旗迎來了神州大地尋夢的遊人。 [3]

旅遊指南

  • 一草原上住宿建議自帶帳篷,當地還備有供一萬人住宿的帳篷出租,備有食品出售,也可住蒙古包;草原上的餐飲以肉類食品居多,南方人可能會不太習慣,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常用的健胃消食的腸胃藥,以備不適之需;此外內蒙古屬半乾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氣候變化無常,最好帶上雨衣或雨傘,草原晝夜溫差較大,一般可低達10度左右,所以到這裡「搖滾」不妨多帶衣服。
  • 二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夏、秋兩季是格根塔拉草原旅遊的最佳時機,特別是8月下旬的那達慕盛會時期。
  • 三飲食:在格根塔拉草原旅遊中心可以嘗到蒙古的風味特色食品,有馬奶酒、白奶豆腐、酸奶、奶酪、炒米等。
  • 四注意事項:
  • 在格根塔拉草原遊玩除應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和注意防曬、防天氣變化外,還應尊重蒙古的風俗習慣和禁忌。

1.蒙古崇拜火,客人禁忌在火爐上烤腳、烤濕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爐灶、或腳蹬爐灶,不得在爐灶上磕煙袋、摔東西、扔髒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將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從鍋中直接取肉;

2.蒙古族逐水放牧,認為水是純潔的象徵,禁忌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注重節約用水;

3.在蒙古人家做客,禁忌腳蹬門檻,禁忌用手摸或指小孩的頭,進門時應整裝,禁忌挽着袖子,禁忌把衣襟掖在腰帶上,不能提着馬鞭進入(應把馬鞭立着放在包門外的右邊),進門後,禁忌客人坐在佛龕前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