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於智慧(范素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關於智慧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關於智慧》中國當代作家范素平的散文。

作品欣賞

關於智慧

那一年,我去耶路撒冷旅遊,沿着「苦路」,拾級而上。冬天的風,從前面冷冷吹來,我瑟瑟地一抖。旁邊牆上,有個手印,傳說是耶穌被判死刑,背負十字架,押往山坡執行時,路過這裡,扶牆而留下的。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馬太福音》)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

兩個詞——苦難,智慧。

耶穌的苦難,折射出人的苦難。耶穌的智慧,映照着人的智慧。苦難能出智慧,智慧能救苦難。

讀《聖經》,讀到了人。

人比人,氣死人。同班同學,小時候,張三氣死李四,因為張三門門課程是狀元,李四則三天兩頭吃「鴨蛋」。三十年後,李四氣死張三,因為李四成了某集團的總裁,住的是別墅;張三做了這個集團的職員,買屋靠房貸。

皇帝比皇帝,氣死皇帝。隋文帝在別人眼裡,是個「勤於為治」的好皇帝,「每臨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衛士傳餐而食;雖性非仁厚,亦勵精之主也。」但在唐太宗眼裡,卻不值錢。

唐太宗說:「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則照有不通,喜察則多疑於物,事皆自決,不任群臣。天下至廣,一日萬機,雖復勞神苦形,豈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決受成,雖有愆違,莫敢諫爭,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大包大攬、不信任群臣,敗亡之道也。沒想到,隋文帝如此稀里馬哈。

唐太宗順便表揚了自己——「朕則不然。擇天下賢才,寘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關由宰相,審熟便安,然後奏聞。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誰敢不竭心力以脩職業,何憂天下之不治乎!」(見《資治通鑑》)

自吹自擂從來使人討厭,唐太宗是例外。

隋文帝靠的是勤勉,唐太宗靠的是智慧。隋文帝活得累,唐太宗則瀟灑多了。

倘若,歷史讓這兩個人在同一個時段比拼,依我看,隋文帝要麼是落敗,要麼是只能做唐太宗集團的職員——至於買屋是否要靠房貸,倒不一定(從「貞觀之治」的繁榮程度看,唐太宗對房地產的調控能力不能低估)。

唐太宗駕崩1300多年後的今天,有一個叫馮侖的人,把領導者的這種大智慧,稱作「虛空」,並且發揮說:「最好的領導者相當於神一樣,我們誰也沒看見,但大家都聽神的話把事辦了;次一點的領導是君主的領導,天天生氣發威,然後拿鞭子抽着大家;最次的是暴君,出了力後來大家把他顛覆了。」

能把「虛空的智慧」表達得實實在在,馮侖的智慧不可小覷。

馮侖也創業,不過沒有唐太宗的大。他主張「男人要立中等的志」,把行業、企業、人生的某個手藝活練好就行,用不着動輒去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都去「立大志」,社會不消停。

「萬通地產」,就是他不立大志、而立「中等志」,所留下的作品。

馮侖的智慧,據說屬於「山里奶奶的智慧」(其實叫「弄堂大爺的智慧」,也一個意思)。山里奶奶熟悉泥土,熟悉炊煙,熟悉三叔四伯、七姑八嫂,熟悉氣候乾濕、人情冷暖。「在許多東西不可信時,抓住山里奶奶的智慧不放手的人」,要比別人「聰明得多」——有人這樣評價馮侖。

比如「用中國方式吃飯,用紐約方式做生意」。比如「不爭是最大的爭」。比如「偉大是管理自己,不是領導別人」。比如「不耍花招也能獲得第一桶金」。比如「朋友之間應該人走茶涼」。比如「要獨唱團,不要合唱團」……

比如在「普魯斯特答卷」上,面對「您最喜歡女性身上的哪一個部位」的刁鑽提問時,從容回答:「能看見的部位。」

今日世界,是智者之天下。今日競爭,骨子裡是「智斗」。所以,「山里奶奶的智慧」,涵蓋角角落落,連一個人平素交朋友的最佳數量,也有答案——前10個最穩定,是可以借錢的;後面30個是中間狀態,可以時不時有聯繫或聚會;再後面60個是打電話說一下就知道,可聯繫也可不聯繫。

10、30、60,只有數學才如此精確!

[1]

作者簡介

范素平,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