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蘭花的性情風物長宜(辛冬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蘭花的性情風物長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蘭花的性情風物長宜中國當代作家辛冬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蘭花的性情風物長宜

陽台上有一盆垂掛枝葉的蘭花,叫金邊吊蘭。最早是從親戚家院子裡廢棄的蘭花上剪下的一枝,帶回家,放在一個閒置的小花盆裡,隨便培了點土,擱在陽台一角,任其寂寞度日。

過了些日子吧,我幾乎是忘了它存在的時候,蘭花的葉子明顯長了些,甚至還從芯處分發出新葉。我驚奇起來,感嘆這寂寞的生命,竟然有這樣的張力,一天天暗暗發力,向上生長。從小小的那麼一枝,日復一日長成了一小叢,再就長成了蓬勃的一束,還在邊緣處長出了三四根垂枝,每一枝的頭上長着一小叢蘭,長的、短的葉叢搭,顯得有幾分婆娑,很有美感。按照懂蘭習性朋友的指點,我找來小花盆,剪下垂枝上的蘭花綴(我這麼稱呼),小心地栽下,施上土,放到陽台見光好的地方,讓它天天呼吸陽光、吹着徐風,希望它鮮活起來,一如它的母本,走過寂寞的日子,快活地成長。

對於養蘭,我是有些經歷的。早年租居的日子,朋友串門時,見我家陳設有些簡陋,便從他家滿院的蘭花盆中,送我一盆,說是蘭花喜歡朋友,重視友誼,是友中之君子,頗有寓意。老實說,室中添了一盆蘭花,有些寂寂的斗室,憑添了幾許浪漫的氣息。日積月累,斗轉星移,這盆蘭花伸展的天地,有了意想不到的勃發之勢。

朋友送來的這盆蘭花,花盆是陶瓷的,外表描着古色的花紋,配上長得青蔥的蘭花,很有古詩與現代詩交融的韻味。

蘭花在我的小屋裡靜靜地生長。之前我沒有養過花,尤其蘭花,朋友說很金貴的,要好好待它。我知道蘭的金貴,不是有「締結金蘭」之說嗎?金蘭之意,是友好之意,是和諧之意。 一盆蘭花,靜靜地在我的房子裡慢慢生長。有一次出差,沒有及時給蘭供上水,蘭的葉子就失去光澤,有氣無力的樣子,像一個人憂傷的時候。我趕緊給葉子噴水霧,希望這淡淡的水氣,能從葉脈里滲到蘭的血管里,頓時精神起來。但還是不行,葉子是亮了些,可亮得不自然,不是那種從內心伸展出的勃發的生命亮色。我六神無主,因為好端端的一盆蘭,就要在我的小屋裡把生命葬送,這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好在,這盆蘭花並沒有完全倒下,而是倔強地伸展着生命的綠。

有朋友造訪,一眼便看到了這盆蘭花。朋友說,這蘭花你沒有照應好。我問何故?朋友便說了一通蘭的習性,還告訴我怎麼給蘭澆水,該澆什麼樣的水。其中有科學的,也有生活中自然積累的。總之,養蘭,不是簡單的養花,蘭是生長的花,蘭是開不敗的生命花。朋友的一番點撥,讓我對蘭花充滿一種深深的敬意。原來,蘭是這樣的一種花!

一盆蘭花,在經歷了一個春天后,開始變得蓬勃了,根系分發,長出了幾株蘭了。我歡喜之極,每每下班回家,總要圍着蘭轉上幾圈,有時乾脆蹲下來,盯着蘭花看,直到看得滿眼是綠色的光環。未隔幾日,在蓬勃的蘭的葉子間,伸出了一根帶骨朵的枝條:蘭要開花了。枝條伸展的速度很快,特別是見着陽光的時候,簡直就是有一雙熱情的手牽住它似的,拚命地往陽光里而去。幾天之後,花就開了,先是一朵,淡淡的,聞不到什麼花的香。後來,骨朵上的蕾依次張開了,屋子裡的空氣就變得不一樣了,一股清香,淡淡的,濃濃的,慢慢沁入心脾,滿身的疲憊漸漸消除,心間似有清泉在流淌。 我租住的小屋,平時是很少吸引人的。因為它的簡陋,朋友多半是不來串門聊天的。因此,這盆蘭花,從花開到花謝,不論是開花時的熱鬧,還是花謝後的寂寞,都只有我在陪伴着。但我喜歡蘭的這種性格,大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每天與我相守,用它不失孤芳的綠與花朵,撫慰我的心。

趁着春天的機緣,我從這盆蘭花中分離出幾根,分栽到幾個花盆裡。靠窗台的幾盆,長勢實在喜人,有兩盆長得最旺。到了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帶骨朵的枝條伸得老長,枝條上一節一節長着骨朵兒,冒出小葉兒,骨朵與小葉相映襯,美不勝收。幾天之後,其它幾盆也趕趟兒似地伸出了枝條兒,一個勁地比着往前伸,向着陽光的線條奔跑着。花骨朵也漸漸張開了嘴,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鮮空氣,呼吸着從窗台透進的陽光。緊跟着,一朵大的花骨朵綻開了,白色的,散發出淡淡的香氣。然後,又有幾朵跟着開了,接着就滿枝條的帶花的骨朵兒,一齊張開了香噴噴的嘴,與外界的空氣,與溫暖的陽光相交融。

租居的日子,蘭花在我的小屋裡,有時候真像是春天的使者,向人間傳遞生命蓬勃的信息。後來搬出租居的屋子,因為匆忙,竟將蘭花留在了原地……

住進新居有些年頭了,期間幾次想起那盆生機勃勃的蘭花,心裡還是會有些激盪。蘭花與我,似乎有那麼幾分機緣。這其中,或許與我對蘭花的一份觀照有關。我有時想,養蘭的佳處在於讀蘭。讀出什麼滋味,與一個人的心態、性情有關。程樊(清)的《詠懷》就是讀蘭心緒的獨特表現:「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裡。從來岩穴姿,不競繁華美。」劉灝(清)《廣群芳譜》中詠蘭:「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一株普通的吊蘭,不嬌不媚,絕無取悅之貌,它只是平靜地生長。一如人的性情,一旦平靜,心便純淨,如明鏡,纖塵不染,自然不俗氣,不嬌氣,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狀態。生活中的每個人,要是都深諳此道,世間便要少去多少糾葛,省去幾多紛爭[1]

作者簡介

辛冬妹,1965年生於江西萬載,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