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哨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六哨鄉是一個集高寒、民族、貧困三位一體的山區鄉,位於尋甸縣中西部,東靠甸沙鄉、金所鄉,西連倘甸鎮,南鄰先鋒鄉、柯渡鎮,北接鳳儀鄉。六哨鄉距縣城60公里,距昆明市120公里。海拔2100米至2900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時間2400小時,積溫3800℃,平均氣溫9℃至10℃,無霜期180天,屬於較為典型的高寒山區。主要農作物有洋芋、包穀、油菜籽青稞等。[1]

中文名稱: 六哨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尋甸縣

下轄地區: 11個村民委員會

電話區號: 0871

地理位置: 中國西南

人 口: 18248人

車牌代碼: 雲A

歷史沿革

鄉居民多為解放前後從會澤、東川等地自發搬遷移民,至今有四至五代人。解放前六哨人口稀少,開墾的耕地面積很小,多原始森林,土著居民以彝族為主,曾經有一條經柯渡通昆明的黑炭之路,是解放前南山燒炭的六哨人背炭到昆明賣的艱苦之路。

鄉五星村委會有一棵國家珍稀樹種——五角紅楓,該樹樹冠占地近300平方米,樹幹周長11米,據考證,該樹有近600年的歷史,成為該地重點保護植物。

地理環境

六哨鄉位於尋甸縣中西部,距尋甸縣城60公里,距雲南省會昆明市120公里。地處東經102°58′、北緯25°37′,平均海拔2510米,東連甸沙鄉,西靠雞街鄉,南接先鋒鄉、柯渡鎮,北臨鳳儀鄉、倘甸鎮,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一般。

人口

全鄉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75個自然村,97個村民小組。2006年,全鄉總戶數4802戶,人口18248人,其中:農業戶數共計4499戶,農業人口17771人;非農業人口303戶,非農業人口477人。農業人口中,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11051個;勞動年齡內人口數10388人;從事農林牧業人數9656人;從事第二、三產業人數為732人,分別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的88%和7%。

全鄉國土總面積246.16平方公里,土壤主要為沙壤土。境內有高山和河流,主要河流有板橋河、五村河、五星河等3條;區域內年平均氣溫9℃,最高氣溫17℃,最低氣溫-2℃。年降雨量1200mm,適合種植馬鈴薯、蕎麥、油菜等農作物。有耕地44704.5畝,人均耕地2.5畝,林地170098.8畝,森林覆蓋率46%。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53元。

經濟概況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72萬元,占總收入的46%;畜牧業收入794萬元,占總收入的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902頭,肉牛1333頭,肉羊7622頭,商品家禽21853隻);林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389萬元,占總收入的17%。農民人均純收入85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3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63人,在省內務工575人,到省外務工88人。

六哨鄉地處滇東北高原,海拔在2300至2700之間,屬高寒山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特色產業。

2006年馬鈴薯種植面積達40000多畝,其中種薯培育面積增加到12000多畝,占總種植面積的30%,馬鈴薯年交易量達11萬噸,總產值達7000多萬元,其中種薯產值達3000多萬元,占馬鈴薯總產值的42.8%,馬鈴薯種植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我鄉是子弟、天使等國內外馬鈴薯加工企業主要的原料基地;也是南寧、廣州等國內各大城市蔬菜馬鈴薯的供給基地;我鄉是省內主要的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年生產優質種薯8000餘噸。

主要以養豬、羊、牛為主,建立鄉畜牧推廣示範中心,發展養殖示範村4個,培育養殖示範戶120戶,全鄉大小牲畜存欄66800多隻,其中草食性牲畜存欄達14000多頭,建立和完善了動物疫病預防體系,多年來無重大疫病發生,畜牧業發展得到保障典型帶動的作用日益明顯。

鄉黨委、政府正積極引導扶持發展民族文化旅遊、民族服飾、花卉、蔬菜種植產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