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蒙古獨立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蒙古獨立運動
圖片來自udn

內蒙古獨立運動,又稱南蒙古獨立運動,記錄歷史上漠南蒙古地區(今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尋求建立主權國家或者高度自治、甚至與外蒙古統一[1] 的運動。但自從清末到現代中國力主蒙漢融合、加強少數民族平等政策的逐步推廣,內蒙古已經成為以漢族為主體的混血多民族地區,當地文化的樣貌已經產生巨變,沒有辦法形成有效凝聚的政治勢力,目前幾乎消失。

滿洲國與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1932年,前清末代皇帝溥儀出逃長春,在大日本帝國支持下,建立滿洲國

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侵入中華民國熱河省,4月占領中華民國察哈爾省東部的多倫。7月,內蒙古徳穆楚克棟魯普親王(人稱「德王」)集合了西蒙各旗王公召開了第一次自治會議,向南京國民政府通電請求自治。民國23年(1934年)4月,根據1934年2月公布的《蒙古自治辦法原則》,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烏蘭察布盟百靈廟成立。雲端旺楚克任委員長,索諾木喇布坦沙克都爾扎布任副委員長,徳穆楚克棟魯普任秘書長。根據同年日本內閣制定的《帝國外交政策》中日本分離華北的政策,日本開始介入華北地區,煽動成立偽蒙古國與華北五省自治

1935年,蘇聯把北滿鐵路賣給了滿洲國。內蒙古中部地區的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和雲端旺楚克(雲王)等王族在日本煽動下要求實現內蒙古自治。內蒙古軍|Inner Mongolian Army與中華民國國軍發生全面衝突,史稱綏遠事件。1939年,德王在日本的支持下,在內蒙古建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傀儡政權。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是汪精衛政權名義上的自治領土。

1941年4月13日,日蘇中立條約簽訂,日本和蘇聯約定滿洲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間互相不侵犯對方領土。

歷史

明清時代蒙古及近代外蒙古獨立

漢族領導的明朝成立後,元朝殘餘勢力退回塞外,戈壁沙漠北部是蒙古人北元和1388年北元覆亡之後而分裂出來的韃靼、瓦剌和兀良哈的活動範圍,南部則是明軍對抗北元的前線。

1636年,後金(即日後的清朝)通過聯姻(漠南蒙古)或征服(漠北蒙古)的方式統治整個蒙古地區。清代將蒙古分為設官治理的內屬蒙古和由札薩克世襲統治的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又根據歸屬前後不同分為內札薩克蒙古漠南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其中前者成為今內蒙古自治區的主體部分。清代後期的官方文書中出現了內蒙古和外蒙古的概念。內蒙古一詞指內札薩克蒙古49旗,外蒙古則指喀爾喀4部(有時也包括科布多唐努烏梁海兩個內屬蒙古地區)。

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

根據俄國的黃俄羅斯計畫,即俄羅斯在兼併外滿州後進一步併吞中國領土的計畫中,從中俄邊境的海參崴新疆喬戈里峰劃一條直線,將直線以北的土地併入俄國,即中國北部新疆河西走廊蒙古東北)納入其計畫侵吞範圍之中。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清亡之後喀爾喀蒙古在帝俄干涉下走向獨立,而內蒙古則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統治下,分屬於綏遠特別區察哈爾特別區熱河特別區。原在蒙漢分治的狀態下,兩族人民相安無事。

在辛亥革命發生之際,外蒙古俄羅斯帝國的慫恿下,擁立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博克多汗,宣佈外蒙古獨立,恢復大蒙古國。不過新成立的中華民國不承認這一獨立,孫中山宣稱要實現「漢、滿、蒙、回、藏」的「五族共和」。

1913年1月11日,外蒙古與西藏簽訂《蒙藏條約》,互相承認對方的獨立地位。於此同時,內蒙古各地的王公也紛紛舉兵起義,驅逐滿清的駐軍,派人到庫倫(今烏蘭巴托)表示向博格達汗效忠。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大蒙古國政權向內蒙古地區擴張。然而俄羅斯並不希望大蒙古國取得內蒙古,因而蒙古再度陷入南北分裂狀態中。1915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俄羅斯帝國以及大蒙古國簽訂《恰克圖條約》。根據條約,外蒙古取消國號並取得自治,俄羅斯則取得外蒙古的殖民特權。

1917年,俄羅斯發生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共和國相繼被推翻。1919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乘機收復了外蒙古,但翌年被羅曼·馮·恩琴率領的俄國白軍打敗。1921年,蘇俄蘇聯紅軍攻入外蒙古,剿滅白軍,但未從外蒙古退兵。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

1921年,孫中山提出中國是單一民族國家,「漢、滿、蒙、回、藏」共同組成「中華民族」。1929年,由俄羅斯帝國在內蒙古東部鋪設的北滿鐵路(東清鐵路),蘇聯與中國之間發生權益糾紛,蘇聯紅軍與中華民國國軍發生軍事衝突,最後蘇聯獲勝,史稱「中東路事件」。

1928年中國國民黨奪權後,即實行廢區設省,實行與內地一樣的制度。

參考文獻

  1. 泛蒙古主義,holy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