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榮入伍,奔向延慶(徐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榮入伍,奔向延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光榮入伍,奔向延慶》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光榮入伍,奔向延慶

桐城的3月是最美麗的。天空藍得逼人的眼,幾朵淡淡的白雲悠悠地飄浮在幽藍幽藍的天上;藍天下,龍眠山區的積雪開始融化,魯王河也開始解凍,澗溪開始發出汩汩淙淙的聲音;吹面已是不帶寒意的楊柳風了;竹林的鳥兒放聲歌唱,桃花正含苞待放,杜鵑花好像已經來不及似已有幾棵早已綻出紅色的花朵,滿山遍野的冬樹漸漸地變綠——一幅美麗的春日山村圖畫生機蓬勃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1968年3月25日,桐城縣徵兵工作結束。各區、公社入伍的青年分別被派送到兩個地方:一部分是去北京的「北海」,一部分是去「東海」。不管是去「北海」還是去「東海」,都是當海軍。徐光學和他的同學、同鄉功程、宗祥、尚文、幫進等都去「北海」,另外還有其它幾個新兵也去「北海」。當時,桐城去「北海」當兵的共有68人。對

徐光學參軍的消息很快在魏家畈傳開了。那年,魏家畈光榮入伍只有徐光學一人,徐光學自然成了全村談論的話題,魏家畈村又熱鬧了幾天。前來看望徐光學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在徐光學離開前夕,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頓團圓飯,算是給餞行。父親徐成賢在飯桌上對兒子進行一番教導:

母親方志英見兒子即將遠赴北京,心裡有點不是滋味,可憐天下慈母心!不過,這種感覺要比去年送兒子外出逃難流浪的感覺好多了。方志英在兒子出發前嘮叨一回。哥哥徐光華,嫂子楊秀梅,姐姐徐雲珍,妹妹徐雲梅、徐雲英,都圍在團圓桌上。那晚,徐光學失眠了。他躺在床上,想了很多很多。徐光學把父母的話語一一地記在心頭,將兄弟姐妹的祝願牢記心間。

第二天一大早,徐光學到魯谼公社集合,父親自將徐光學送到魯谼公社武裝部。從此,徐光學踏上了軍旅生涯。魯谼公社武裝部將新兵送往縣城時,組織了歡送的鑼鼓隊。人們敲鑼打鼓,將新兵送上征途。穿上一身嶄新軍裝的徐光學滿臉笑容。那藍色的軍衣軍帽使他顯得格外精神,雖然上面還沒有紅色的領章帽徽。徐光學與功程等新兵一字排開,走在前面。他們身後送行的隊伍當中,有人高高地舉着兩幅紅布標語,上面分別寫着「熱烈歡送魯谼鄉新兵入伍」和「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看着這些溫馨的標語,新兵們非常激動。前來歡送的人特別多,似乎整個魯谼山區都沸騰起來。徐光學在這一片歡送和歡樂的鑼鼓聲中離開了親人,離開了魏家畈,離開了魯谼鄉,奔赴桐城縣武裝部集合。魯谼公社當時沒有公路,他們必須步行到呂亭公社方能坐上車。


當徐光學等魯谼公社的新兵到呂亭後,與呂亭公社的新兵會合。呂亭公社同樣也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歡送儀式。呂亭公社前來送行的人也很多。當徐光學與呂亭新兵會合時,想看看這裡有沒有同學,突然他被一隻手拽到了一邊。徐光學一回頭,發現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別人,而是他的同桌龍姑。龍姑這時正閃着兩隻大眼睛審視着一身戎裝的徐光學。她滿臉笑容,同時也顯得異常興奮,一口一個恭喜,一口一個祝賀,似乎有萬語千言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似的。龍姑的突然出現,使徐光學的心中充滿了快樂與幸福。在眾人面前,他們二人又不好說太多的話,最後龍姑握着徐光學的手,鼓勵他到部隊上好好干,爭取能出人頭地,干出點名堂來,並囑咐徐光學給她寫信。徐光學一一點頭答應。兩個鄉的新兵一個個地上了汽車,徐光學不得不在依依不捨中同龍姑告別。在汽車上,徐光學同龍姑揮手再見。

徐光學來到桐城縣武裝部,來迎接新兵的除了縣武裝部長外,還有一名專門從部隊趕來帶兵的連長——楊連長。新兵在桐城住一宿,次日,全縣68名新兵齊集縣武裝部。縣政府組織了隆重的歡送儀式。縣人民武裝部門前彩旗飄揚,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縣委書記和縣長分别致辭,勉勵新兵到部隊一定要苦練殺敵本領,為祖國爭光,為家鄉人民爭氣。之後,新兵在楊連長帶領下,登上桐城縣武裝部準備的幾輛解放牌軍車。這68名桐城男兒帶着家鄉人民的重託,帶着家鄉人民的希望走向保衛祖國的崗位。他們離開桐城,奔向合肥,奔向北京。

這幾輛解放牌汽車在合(肥)安(慶)公路快速地奔馳着。江淮大地已是春暖花開,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春天,江淮大地充滿詩情畫意。合安公路上奔馳的這幾輛汽車中傳出了雄渾的歌聲:「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歌唱祖國》)」。

到合肥後,新兵們坐上開往北京的火車,這68名桐城新兵風馳電掣地向北京駛去。他們的目的地是北京延慶縣。從合肥到延慶其間不下兩千里。在這麼長的旅途中,跋涉者會感到疲勞與寂寞的。為了讓新兵們排遣寂寞,楊連長鼓勵大家唱歌。於是,一支支歌曲從快速飛奔的火車中飛出來。一會兒唱「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一會兒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一會兒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新兵們熱情很高,都願意把自己熟悉的革命歌曲唱出來。車廂里不時地響起新戰士的熱烈掌聲和喝彩聲。

在學校讀書時,徐光學特別喜歡聽地理老師和歷史老師講課。特別是當老師講到首都北京時,徐光學總是感到興奮與親切。他的這種感情是一個時代人所共同擁有的感情,而對於一個中學生而言,這種感情可能還要更加強烈些。在中學地理書中,徐光學了解過北京。北京西山和北京市市北軍都山以居庸關為界,它們分別屬於太行山山脈和燕山山脈。北京地區山區面積占三分之二,東部為平原。流經北京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和潮白河。北京的氣候是大陸性季風氣候:通常四月初為初春;六月初入夏;九月秋風送爽;十月底秋去冬來,大雪飄飄,一直持續到來年三月份。

在通過中學歷史課本,徐光學知道北京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經歷三千年而不衰。北京簡稱京,位於華北平原西北,最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都,遼時為陪都,稱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年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謂。從金代到現在,北京有八百多年建都史。北京不僅是個古老的城市,而且是美麗的城市。北京有宏偉壯麗的皇宮建築,瑰麗秀美的皇家園林,歷經滄桑的寺廟宮殿,豐富珍貴的文物典籍,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以及風味獨特的傳統食品。北京建築在嚴整的格局中又巧妙地建設了北海、什剎海這些清幽美麗、迂迴曲折的皇家園林,嚴整而不呆板。尤其是北京故宮,中軸對稱,排列嚴整,主次分明。解放後,古城北京作為首都,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天安門廣場和東西長安街經大力擴展,更加寬敞美麗;先後建起來的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等建築更是美輪美奐。她以宏大壯麗的帝都風采集中了中華古國的偉大成就。從某種程度上說,整個北京就是一份極為寶貴的歷史遺產。去年和前年,在全國學生搞大串聯時,徐光學曾多次想到北京看一看,看看北京故宮。去年和前年,徐光學多想到北京去「經風雨、見世面」,然而沒能遂願。如今他卻要到北京去當兵,皇天不負有心人哪!能到北京當兵,徐光學甭提多高興,他想去北京看看的理想馬上就要實現了。這回,徐光學從桐城一出發就在想象着此行的目的地----北京。他的心飛向北京……

經過一天兩夜的長途跋涉,火車抵達北京火車站。在那裡,新兵們吃了頓便飯,然後繼續坐車向八達嶺方向的延慶縣行進。坐在車上,徐光學邊走邊看,匆匆地欣賞一下美麗的首都。徐光學只覺得北京大而美麗,卻沒有機會下車同她零距離接觸。很快軍車駛出北京。離開北京,汽車行進了約莫兩個多小時,到達八達嶺長城。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汗水和智慧結晶,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偉大奇蹟。如今,一群來自安徽桐城的青年來到長城腳下,他們已經是新時代的軍人,到了長城,成了新時代的好漢。汽車要在八大嶺長城腳下停兩個多小時,新兵們利用這個機會參觀八達嶺長城。長城服務員見一批軍人來參觀長城,便主動地擔任導遊,介紹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迄嘉峪關,起伏蜿蜒六千七百多公里……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境內,是北京西北屏障,為長城上重要的隘口。明代在嶺口建關一座,設東西兩門,西門額題為「北門鎖鑰」,東門額題為「居庸外鎮」。徐光學等這批桐城來的新兵有機會登上長城,無不感到興奮。他們從關城登上八達嶺長城。站在萬里長城上,放眼望去,只見長城宛如長龍,蜿蜒曲折地向兩邊延伸,氣勢磅礴,壯觀無比。徐光學將目光收回,看看腳下的長城:這八達嶺的長城牆身高大堅固,全用花崗岩條石和城磚構築,高6-7米,頂寬4-5米,其上可供十個人或五匹馬並行;牆頂的垛口(女牆)上有「射洞」;城牆上設有防守用的戰台、敵台,城牆外視野開闊處設有烽火台(古代,白天以燃煙、夜間以明火傳遞軍情的信號站)。新兵們看到萬里長城,個個驚嘆不已。興奮的徐光學似乎是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迅速地向上攀登,第一個登上八達嶺長城最高處。站在這最高處,舉目瞭望,徐光學覺得人間美景盡在眼前,祖國山河更加壯麗。作為新戰士,徐光學心中湧起一股豪情,默默發誓要用火熱的青春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用一腔熱血來捍衛偉大祖國的尊嚴,盡一個戰士的天職。

兩個小時很快過去,新戰士又回到軍車。他們帶着參觀長城的激動的心情向海軍技術勤務某團所在地行進。汽車又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一下汽車,徐光學就看到住地老戰士們貼出的「熱烈歡迎新戰友」的巨幅標語。徐光學有一種到家的感覺。帶兵的楊連長將這批新兵帶到團部,辦理交接手續。手續辦完後,徐光學等68名新兵被安排住入營房。

徐光學在軍營里休息一天,然後就投入緊張的訓練之中。[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