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先行指標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錄

名詞解釋

先行指標是指在宏觀經濟波動達到高峰或低谷前,超前出現峰或谷的指標,簡單說就是那些會先於生產指標變化的指標,尤其是一些預警指標,如消費者信心指數、採購經理指數、庫存變化和訂單變化等。如訂單數增加,預示着市場需求增加,企業就會根據市場需求的增加而擴大生產規模。宏觀波動是一種周期性的由蕭條到復甦再到高潮的循環變動。

先行指標的主要內容

先行指標主要用於判斷短期經濟總體的景氣狀況,因為其在宏觀經濟波動到達高峰或低谷前,先行出現高峰或低谷,因而可以利用它判斷經濟運行中是否存在不安定因素,程度如何,進行預警、監測。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進行經濟周期監測所確定的先行指標主要有:

1.製造業生產工人或非管理人員平均每周勞動小時數。

2.每周初次申請失業保險的平均人數。

3.消費品和原材料新訂單。

4.賣主向公司推遲交貨占的比例。

5.地方當局批准(而不是實際破土開工)建築的私人住宅數。

6.敏感材料價格的變動。

7.股票價格指數。

8.貨幣供應量(指M2的貨幣供應量)

9.企業及消費者未償還信貸變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