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史·鐵哥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史·鐵哥傳出自《元史》,此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於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禕(1321~1373)主編。全書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和滅亡的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視修史工作,他即位的當年,即元朝滅亡的當年,1368年,便下詔編修《元史》。[1]

原文

鐵哥,姓伽乃氏,迦葉彌兒人。性穎悟,不為嬉戲。從那摩入見,帝問誰氏子,對曰:「兄斡脫赤子也。」帝方食雞,輟以賜鐵哥。鐵哥捧而不食,帝問之,對曰:「將以遺母。」帝奇之,加賜一雞。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見書畏吾字於壁,問誰所書,僧對曰:「國師兄子鐵哥書也。」帝召見,愛其容儀秀麗,語音清亮,命隸丞相孛羅備宿衛。先是,世祖事憲宗甚親愛,後以讒稍疏,國師導世祖宜加敬慎,遂友愛如初。至是,帝將用鐵哥,曰:「吾以酬國師也。」於是鐵哥年十七,詔擇貴家女妻之,辭曰:「臣母漢人,每欲求漢人女為婦,臣不敢傷母心。」乃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從征乃顏,至撒兒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鐵哥奏曰:「昔李廣一將耳,尚能以疑退敵,況陛下萬乘之威乎!今彼眾我寡,不得地利,當設疑以退之。」於是帝張曲蓋,據胡床,鐵哥從容進酒。塔不台按兵覘伺,懼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鐵哥先朝舊臣,賜銀一千兩、鈔十萬貫。他日,又賜以瑪瑙碗,謂鐵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賜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祿大夫。三年,乞解機務,從之。仍授平章政事、議中書省事。平灤大水,鐵哥奏曰:「散財聚民,古之道也。今平灤水災,不加賑恤,民不聊生矣!」從之。十年,丁母憂,詔奪情起復。遼王脫脫入朝,從者執兵入大明宮,鐵哥劾止之,王懼謝。從幸縉山饑民相望鐵哥輒發廩賑之既乃陳疏自劾帝稱善不已武宗即位,賜金一百兩,加金紫光祿大夫,遙授中書右丞相。有訴寧遠王闊闊出有逆謀者,命誅之。鐵哥知其誣,廷辨之,由是得釋,徙高麗。

仁宗皇慶二年薨,賜賻禮加厚,敕有司治喪事,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秦國公,諡忠穆。

譯文

鐵哥,姓伽乃氏,迦葉彌兒人。稟性聰慧過人,不喜歡玩耍。跟隨那摩入朝拜見太宗,太宗問是誰家的孩子,那摩回答說:「是哥哥斡脫赤的孩子。」太宗正在吃雞,停下來把雞賜給鐵哥。鐵哥捧着雞不吃,太宗問他,他回答說:「將要把它留給母親吃。」太宗很驚奇,又賜給他一隻雞。世祖登上帝位,到香山永安寺去,看見牆上寫的「畏吾」字,問是誰寫的,僧人回答說:「是國師哥哥的兒子鐵哥寫的。」帝王召見他,喜歡他容貌儀表的清秀優雅,美麗脫俗,說話的聲音清脆響亮,下令讓他在孛羅丞相府充當衛士。在這之前,世祖侍奉憲宗很是親密友愛,後來因為讒言而稍稍疏遠,國師勸導世祖應該更加恭敬謹慎,於是他們又像當初那樣親密友愛。到這個時候,帝王將要人任用鐵哥,說:「我用這種方式來酬謝國師。」在這時鐵哥十七歲,下令讓他選擇身份高貴人家的女子作為妻子,他推辭說:「我的母親是漢人,常常想要我娶漢人的女子為妻,我不敢傷了母親的心。」於是替他娶冉氏的女子為妻。

至元二十四年,跟隨世祖征討乃顏,到撒兒都這個地方,叛王塔不台率領軍隊突然到達。鐵哥上奏說:「從前李廣一個將領罷了,尚且能憑藉疑兵退敵,何況陛下有萬乘的威嚴呢!現在敵眾我寡,又沒有有利的地勢,應當設置疑兵來擊退他。」於是世祖下令撐開曲柄傘,坐在輕便的坐具上,鐵哥從容地敬酒。塔不台按兵不動,偷偷觀察,害怕有埋伏,於是帶領軍隊離開。成宗登上帝位,因為鐵哥是先朝舊臣,賜給他白銀一千兩、銅錢十萬貫。另一天,又賜給他瑪瑙碗,對他說:「這是先皇用過的器具,我現在賜給你,是因為你長期侍奉先皇的緣故啊。」大德元年,加官為光祿大夫。大德三年,請求解除參與機要事務的職責,同意了他的請求。仍然授予平章政事、議中書省事的官職。

平灤發生大的水災,鐵哥上奏說:「發放財物聚集百姓,這是自古以來的做法。現在平灤發生水災,如果不加以救濟,老百姓就沒有辦法生活了!」聽從了他的建議。大德十年,母親去世,詔令鐵哥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遼王脫脫入朝覲見,跟隨的人帶着兵器進入大明宮,鐵哥阻止了他們,遼王害怕、道歉。跟隨帝王到縉山去,一路上看到飢餓的老百姓連綿不斷,鐵哥就打開糧倉賑濟災民,接着上疏陳述自己的過錯,彈劾自己,帝王連連稱好。武宗登上帝位,賜給他黃金一百兩,加封金紫光祿大夫,授予他中書右丞相的官職但不須到任。有人控告寧遠王闊闊出有謀反的意思,下令誅殺他。鐵哥知道他是被誣陷的,在朝廷上爭辯,因此闊闊出得以釋放,遷移到高麗。 仁宗皇慶二年去世,賜給他家的禮物很豐厚,下令主管部門的官吏治理喪事,贈給他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的封號,追封為秦國公,諡號忠穆。[2]

作者簡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後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並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 ,為其後「台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範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諡「文憲」,故稱「宋文憲」。[3]

參考資料